从河南宜阳的一个小镇走出,成长为一名在20世纪上半叶风雨中辗转的军人,这段经历既有时代的烙印也有个人的选择。
![]()
![]()
少年时接受过读书教育,这让其在军中不只是一个粗放的武人,而能承担更多组织与文书工作。
进入军旅后,先是在地方讲武堂和督军公署接受训练与任职,随后随部队参与更大规模的整编与战事,逐步成为一位中层指挥干部。
抗战爆发后,长期在华北抗击日军。
然而1941年的一次惨烈战役让所在部队付出巨大代价,这次失利在军中引发了责任追查。
因为与上级关系紧张,这名军官被列为追究对象,形势对其极为不利,于是选择脱离原部队,开始一段躲避与流亡的日子。
逃亡期间靠旧识接济,进入到一个在新政治环境下有职位的旧上级麾下,但心里并不安心,感觉像是在做违背自己原则的事情。
在伪政权体制内短暂的角色让他有机会接触到隐藏在体制中的地下力量。
通过和一些在伪机构内部暗中进行情报工作的人接触,逐步了解共产党和抗战理论,看到他们为组织和国家所做出的牺牲与努力。
这些接触改变了他的观念,促使他开始向地下组织提供情报并接受进一步的考察。
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与考验,最终选择在日本投降后秘密加入共产党,成为地下网络的一员。
加入党组织后,参与策划与发动起义的工作。
1946—1947年间曾见证并促成过旧上级的一次起义尝试,但因那位上级在关键时刻摇摆不定,最终导致行动失败。
随之而来的清剿让许多起义者遭受打击,他本人在混乱中被敌方劫持带往国统区。
在被劫持后的一段时期内,国民政府并未把他彻底消灭,而是通过改编与调离的方式控制整支“杂牌”部队,避免其再次倒向共产党。
![]()
被编入国统区体制并不意味着完全失去反抗的可能。
他利用新的职务与身份,秘密与华东的党组织保持联系,为后来的起义持续做组织准备。
通过担任军官训练等关键岗位,他得以培养一批能干的下属,建立起隐蔽的力量网络。
1948年曾策划一次在苏北靖泰一带的联合起义,但因团级干部告密,计划被挫败,许多准备工作被迫中断。
尽管受挫,两次失败的经验并没有使其放弃。
通过隐蔽联络和不断积累力量,1949年在整体战局向解放军有利的情况下,决定在时机成熟时发起第三次起义。
2月7日那天,他在师内向干部宣布起义,当场制伏少数反对者,随后率领282师约五千人分路渡河,与华东野战军及地方独立大队会合,抵达无为县后宣布起义成功。
组织方对这次行动给予了高度评价,部队很快并入解放军序列,并参与了渡江战役等重点战斗。
新中国成立后,他随部队转战大西南,并在地方担任过警备司令与市政管理的职务。
因为早期转任行政岗位,他在1955年的授衔中未被列入授衔者名单。
晚年在所服务地区度过,1985年11月3日去世,终年八十一岁。
整个人生轨迹展现出那个时代纷繁复杂的选择:在巨大的历史潮流下,一名军人的立场与抉择经历了波折,但最终选择了和平与新的国家秩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