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合肥11月12日电 (陶伟)11月12日,合肥望江路中安创谷,2025年合肥高新区首届量子信息领域职工技能竞赛考场上,参赛选手们凝神屏息,目光紧盯电脑屏幕,键盘敲击声细密如雨……
本届大赛由合肥市总工会、合肥高新区管委会指导,合肥高新区总工会主办,吸引了来自国盾量子、中电信量子、国仪量子、问天量子等量子科技龙头企业,以及合肥国家实验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科研院校40余名选手同台竞技,成为量子科技从前沿研究迈向未来产业的人才“练兵场”。
![]()
大赛现场。人民网 陶伟摄
大赛聚焦量子信息三大核心方向——量子计算、量子通信与量子测量,设立量子计算编程、量子通信编程、单光子探测性能标定三大赛项,采取“理论+实操”双重考核模式,全面检验选手的理论功底与实际应用能力。理论笔试夯实专业基础,实操环节则直面真实技术难题,切实做到“以赛验能、以赛促用”。
“我们设置了理论笔试与动手实操双重考核,尤其看重选手在实际操作中的规范性与精准度。”大赛评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研究员余超在采访中解释道。量子技术对操作流程极为敏感,细微偏差可能导致结果迥异。
赛场另一边,合肥高新区总工会副主席赵龙华补充道:“合肥高新区已集聚近80家量子企业,覆盖通信、计算、测量全领域。本次竞赛也是合肥高新区探索量子技能人才培育路径的尝试。”据他介绍,本届赛事虽属“首秀”,但报名踊跃,甚至有选手特意从外地赶来参赛。
“我们希望通过竞赛,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用’。”赵龙华表示,“合肥高新区正在打造‘量子科技省未来产业先导区’,人才是核心支撑。”近年来,高新区围绕“5+2”产业体系,已连续举办技术经理人、人工智能数据标注师等多项技能赛事,逐步构建起“研究型—应用型—工程型”人才分层培育体系。
![]()
选手专注比赛。人民网 陶伟摄
目前,合肥高新区已集聚量子产业链企业近80家,占全市87%,覆盖通信、计算、测量全领域。第四代“本源悟空”量子计算机、“祖冲之三号”量子计算原型机、世界首台量子钻石原子力显微镜等重大成果相继涌现,形成覆盖“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场景应用”的全链条生态。
作为“科大硅谷”核心区,合肥高新区正全力推进量子信息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园区规划占地约275亩,总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毗邻中国科大高新校区、先研院等高能级平台,为人才交流、技术协同与成果转化营造优越生态。本届大赛举办地——中安创谷科技园,是“科大硅谷”核心区的重要载体。这里正加速构建“原始创新-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产业培育”的创新闭环,致力打造全球量子科技与产业发展的试验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