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中国最大数字人企业,硅基智能股东中也包括了腾讯,此番冲刺港股即使成功,也将面临大客户依赖与盈利困局。能否实现用“硅基劳动力”改写商业规则这一宏大目标尚难判断。
文 | 梁伟
编辑 | 张剑
不眠不休不走神,成本只有真人的10%,AI主播正加速涌入直播间。在产业端,数字人正逐渐从实验室走向各类应用场景,商业化进程显著加快。
在资本市场,数字人领域迎来首家冲击IPO的玩家。近日,数字人智能体提供商南京硅基智能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硅基智能”)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港股主板上市。
在AI数字人的赛道,硅基智能的行业地位颇高。据灼识咨询报告,2024年硅基智能是中国最大的数字人智能体提供商,市场份额达32.2%。
尽管市场地位光鲜,但硅基智能在商业化进程中却面临着不可忽视的现实困境,如大客户依赖严重、持续盈利能力不足,以及在AI大厂与垂直厂商的双重夹击下如何保持领先地位等。
从行业背景来看,数字人智能体行业虽处于快速增长期,但仍面临技术落地与商业化的双重挑战。有专家日前指出,虚拟数字人热度降温是市场从狂热回归理性的必然结果。
据公开报道,硅基智能创始人司马华鹏数年前曾立下“2025年为全球提供1亿个硅基劳动力”,以及“在2025年实现100亿元净利润”的宏伟目标。目前来看,现实与野望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数字人行业迎来首个IPO
硅基智能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数字人智能体提供商,主要提供硅基劳动力。公司的硅基劳动力解决方案涵盖硅基智能语音、硅基数字人视频、硅基数字人直播、硅基数字人智能交互以及新兴的硅基全自动内容生产。
公开资料显示,硅基智能核心业务是为B端企业提供数字人解决方案,技术核心来自自研的“炎帝大模型”,今年升级为多模态大模型DUIX ONE,可在外貌、声音、表情等维度模拟真实人类。
发展至今,硅基智能已成为数字人赛道中不可忽视的玩家之一。根据灼识咨询报告,2024年按收入计算,该公司在中国数字人智能体行业已位居榜首,市场份额达到32.2%;全球范围内则位列第二,占据14.8%的市场份额。
硅基智能的崛起,离不开资本加持。公开资料显示,公司已获得包括腾讯、红杉中国、招银国际在内的头部机构多轮加持,完成共计8轮融资,其中腾讯持股比例达16.59%。
自2019年进入虚拟数字人领域以来,硅基智能已布局数字永生、AI电商、知识生产三大重点领域,手握139项全球专利。此次冲刺港股,硅基智能计划将募资用于研发投入、营销推广及全球范围内的收购及生态合作。
对于硅基智能的前景,经济学者盘和林向“e看法”分析表示,硅基智能的前景看好,它真正的优势不是技术,而是背后有腾讯这样的战略投资,因为当前数字人最大的应用场景,就是互联网平台直播,又或者,硅基智能要将数字人推广给企业,需要互联网作为媒介。硅基智能的短板在于,数字人智能体虽然是新兴领域,但实际上竞争对手很多,各大互联网平台企业几乎都有自己的数字人应用。”
目前,百度、京东、抖音、华为以及快手等大厂均已加入数字人赛道,推出了能带货、会互动、甚至24小时不休息的虚拟主播。与此同时,垂直领域的专业玩家也在各自细分市场构筑壁垒,如魔珐科技深耕虚拟偶像,网易瑶台聚焦沉浸式会展。
硅基智能也在招股书中坦言,面临来自大型科技公司及垂直领域专业公司的双重竞争压力。显然,在AI大厂与垂直厂商的双重夹击下如何保持领先地位,是硅基智能需要破解的题。
据公开报道,数年前,司马华鹏曾设立了三个目标,其中之一是“到2025年为全球提供1亿硅基劳动力”。此外,司马华鹏还表示,到2025年,我们要用数字人实现100亿的净利润。
招股书披露,硅基智能目前向电信、金融、医疗、教育及公共服务等多个行业的客户提供了超过8万个数字人。若以1亿目标计算,完成率仅0.8%。而从业绩表现来看,尽管营收稳步增长,但持续盈利能力尚不足。这与“2025年实现100亿的净利润”的目标差距仍较大。
持续盈利能力待考
近年来,硅基智能业务快速扩张,推动营收显著增长。2022至2024年间,公司收入从2.23亿元提升至6.55亿元,两年增长近两倍;2025年上半年录得收入3.26亿元,同比增长11.2%。
然而,规模扩张的背后,盈利难题依然待解。财务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公司期内亏损分别达到1.11亿元、9591万元和1.12亿元,连续三年处于亏损状态。
直到2025年上半年,硅基智能才首次扭亏为盈,营收3.26亿元,经调整净利润529万元。公司解释,这得益于“策略性地将更多资源集中于大型客户,减少对业务前景不明或资金流不稳定客户的投入”。
而对大客户的过度依赖,引发投资者关注。硅基智能将战略重心押注于金融、电信、能源、政务等领域的头部客户。招股书显示,其2024年来自最大客户的收入占比为64.4%,前五大客户占比87.5%。
这种高度集中的客户结构严重削弱了公司的议价能力。硅基智能在招股书中坦言,为与商业银行、电信运营商等大型客户建立合作,公司采用“具竞争力的定价模式”,导致毛利率较低。数据显示,公司毛利率从2023年的45.8%大幅下滑至2025年上半年的31.6%。
据了解,尽管数字人行业百花齐放,但目前能在数字人领域实现规模化盈利的玩家并不多。硅基智能盈利脆弱,在数字人行业也并非个例。
盈利困境的背后,或是两大核心因素的共同作用。据财中社报道,数字人行业毛利率整体承压。一方面,大客户凭借其谈判优势不断压价;另一方面,人才竞争推高了研发成本,使得行业整体陷入“增收不增利”的怪圈。
数字人这个行业的“盈利困局”究竟卡在哪里?在盘和林看来,一方面,行业进入门槛不高,大量具备用户流量优势的互联网平台企业占据了数字人的应用销售渠道,另一方面,数字人行业中的企业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诸如数字人的智能水平,有时候取决于背后的大模型企业,这些企业处于数字人行业上游,具备一定的议价优势。
在数字人赛道,哪类企业有望率先实现盈利?盘和林认为,背靠互联网平台企业的数字人企业将首先获得盈利,前提是这个企业的业务要嵌入到生态当中。
从狂热回归理性,谁能脱颖而出?
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数字人发展报告(2024)》预测,2025年中国数字人核心市场规模将突破400亿元,带动产业市场规模超6000亿元,较2024年增长近一倍。
截至2024年底,中国数字人相关企业达114.4万家,2024年前5个月新增注册企业17.4万家,同比增长36.9%。广东、浙江、山东三省企业数量占比超27%,形成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产业集群。
据观研天下报告,从市场份额来看,我国AI数字人行业主要厂商中,百度2024年以9.8%的市场份额位居行业第一;其次是华为云和小冰,分别占比9.7%和5.1%,商汤科技和追一科技分别占比4.3%和2.3%。
在当下的直播市场中,AI数字人直播正成为除了明星主播、专业主播、店铺自播之外的重要类别。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前景广阔,巨头加码布局,但目前数字人的发展远未达到全能的程度,整个行业也正在经历“降温”。从普及度上来说,数字人主播还有较远的路要走。
今年“双十一”期间,活跃在直播间的AI主播们再度被关注。尽管火热,但AI主播的带货“业绩”在业内似乎未被充分认可。
据中国经营报报道,一名在电商营销领域拥有多家平台经验的人士表示,虚拟主播、数字人主播、AI主播刚出来时,各家平台都进行了推广,部分甚至打出了“替代人”的噱头,不过从实际效果来看,并没有预期那样好。现在的大多数商家对数字人主播的定位是作为空闲时间的补充。
一名直播电商公司负责人在接受时代周报采访时表示:“目前来看,数字人主播确实极大降低了人工成本,但对增效来说,转换效果不明。我们公司只在部分直播属性不突出的传统品类中才会尝试数字人主播,频率并不高。”
今年9月,广州艾媒数聚信息咨询股份有限公司CEO张毅也在受访时表示:“虚拟数字人热度降温是市场从狂热回归理性的必然结果。”
张毅表示,虚拟数字人的发展面临三重挑战:其一,早期数字人依赖动作捕捉与图形渲染技术,但表情僵硬、交互延迟等问题长期未解,技术同质化导致受众审美疲劳;其二,成本与收益失衡,高质量3D数字人制作成本居高不下,而2D数字人因模板泛滥陷入“价格战”;其三,应用场景局限,尽管政务、教育等领域有成功案例,但虚拟数字人泛娱乐化应用占比过高且IP运营能力不足,导致多数项目难以持续盈利。这些因素制约了虚拟数字人在C端的持续盈利。
数字人到底是一门赚钱的生意吗?盘和林表示:“数字人能赚钱,但数字人赚钱的前提是数字人足够智能,鉴于当前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在数字人领域脱颖而出的企业具备两个特点:一个是有大量用户的平台企业,比如自媒体的数字人直播,比如电商平台的数字人客服,另一个是具备独特使用体验,智能化出众的AI大模型企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