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AI圈来说,这绝对算个相当炸裂的消息——软银抛售清仓了英伟达价值58亿美元的全部股份,直接给火热的AI赛道浇了一盆冷水。受此影响,英伟达股价早盘暴跌超2%。
据路透社报道,软银集团周二在季度财报中官宣,已于10月抛售全部持有的3210万股英伟达股票,套现58亿美元。
要知道,英伟达是美国AI热潮的“领头羊”,过去三年股价暴涨逾1200%,上月刚成为首个市值5万亿美元的公司,软银此时“割肉离场”,难免让市场浮想联翩。
![]()
软银的这次抛售,表面看是“资源重组”,但清仓离场的表现更像是“逃离”。
据财报披露,这笔58亿美元的套现,将为CEO孙正义全面推进人工智能战略提供资金支持。其战略核心是押注ChatGPT开发者OpenAI的“全押”计划,同时还要支撑两项烧钱巨无霸项目:斥资5000亿美元的“星门计划”,用于扩大美国数据中心容量;以及向OpenAI承诺的最高400亿美元融资——不过公告中并未披露具体融资细节。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属于优质资产,孙正义为啥非要“卖掉英伟达”来凑钱?要知道,英伟达作为AI芯片的“绝对王者”,是AI产业链的核心支柱,按理说应该是孙正义AI战略的“重要盟友”。
有分析师猜测,这可能是软银对英伟达后续涨幅的“不看好”,毕竟经过三年1200%的暴涨,其估值早已脱离基本面,继续持有风险过高。
市场的反应也印证了这种担忧。消息一出,英伟达股价早盘直接下跌逾2%,拖累标普500指数走低。更雪上加霜的是,人工智能云服务商CoreWeave因合同延迟下调营收预期,股价应声下跌16%,进一步加剧了市场波动。这波连锁反应,让原本狂热的AI市场瞬间蒙上阴影。
![]()
其实,AI泡沫的议论在全球几乎没有停止过。特别是近几周,华尔街大佬们纷纷“预警”:摩根士丹利和高盛的首席执行官警告股市可能面临回调;以2008年金融危机前做空美国房地产市场闻名的对冲基金经理迈克尔·布里,更是直接押注英伟达和Palantir股价下跌。
大佬们的集体“看空”,再加上软银的清仓操作,让市场对AI行业的担忧达到了顶峰。
多位分析师指出,此次抛售表明,作为科技界最敢于冒险的投资者之一,孙正义认为推动英伟达市值飙升的狂热行情正在降温。毕竟,英伟达的股价上涨主要依赖AI行业的爆发式增长,而随着市场竞争加剧、技术瓶颈显现,其高增长态势很难持续。
更关键的是,AI行业的估值已经严重脱离基本面,很多公司的股价完全靠“故事”支撑,缺乏实际盈利支撑,泡沫破裂只是时间问题。
但也有分析师对此持不同看法,认为软银的操作只是“资源配置问题”,与AI泡沫无关。坎托菲茨杰拉德公司高级董事总经理C·J·缪斯表示:“就时机而言,孙正义在英伟达股票交易上的表现实在称不上出色。这似乎只是为其他领域寻找投资资金。”
![]()
这话并非没有道理。回顾孙正义过往对英伟达的操作,堪称“跌宕起伏”。据估算,软银曾在2019年人工智能热潮兴起前抛售英伟达股票,错失逾千亿美元涨幅;后来又重新买入这家芯片制造商的股票,如今再次清仓,颇有点“追涨杀跌”的感觉。
令人费解的是,即便如孙正义此次押注的OpenAI也并非万无一失。虽然OpenAI凭借ChatGPT成为AI领域的“明星企业”,但近年来面临着技术迭代压力、盈利模式不清晰等问题。更重要的是,AI行业竞争日益激烈,谷歌、微软、Meta等科技巨头纷纷加大投入,OpenAI想要保持领先优势难度不小。而软银承诺的400亿美元融资,一旦OpenAI发展不及预期,很可能面临“血本无归”的风险。
另一边,软银的“星门计划”更是一项“豪赌”。5000亿美元的投资规模,相当于打造一个“AI数据中心帝国”,但数据中心的建设和运营需要巨额资金持续投入,且回报周期漫长。如果AI行业迎来降温,数据中心的需求也会随之下降,软银很可能陷入“投入巨大却收益甚微”的困境。
![]()
笔者认为,从整个AI行业来看,软银的清仓操作可能只是一个“信号”。目前,AI行业的狂热已经蔓延到各个领域,很多初创公司仅凭一个“AI概念”就能获得巨额融资,估值水涨船高。但实际上,这些公司大多缺乏核心技术和实际应用场景,盈利能力堪忧。一旦市场资金收紧,这些“AI泡沫股”很可能面临股价暴跌、融资困难的局面。
即便很多AI巨头,也存在大量左手套右手的资本游戏,实质业务并不能承载现有股市规模。
更值得注意的是,AI技术的发展也面临着瓶颈。虽然ChatGPT等生成式AI产品惊艳亮相,但随着DS的横空出世,大量潜在竞争对手意味着在这个行业美国无法一家独大。
而且,AI行业的发展还面临着数据安全、伦理道德等诸多挑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妥善解决,将严重制约AI行业的健康发展。
不过,也不能就此断定AI行业已经“凉凉”。毕竟,AI技术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核心驱动力,其发展前景依然广阔。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和应用场景的持续拓展,AI行业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此次软银清仓英伟达,可能只是行业发展过程中的一次“调整”,而非“终结”。
总体来说,AI行业的“泡沫期”也是“洗牌期”,那些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公司将被淘汰,而真正拥有技术实力和应用场景的企业将脱颖而出。对于投资者来说,笔者认为此时更需要保持理性,警惕“AI概念”的炒作,聚焦于企业的实际价值和发展潜力。
(参考信源:路透社、软银集团季度财报、摩根士丹利公告、高盛公告、坎托菲茨杰拉德公司分析、业内人士分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