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十年前夜班像打仗,一晚上连做8台剖腹产,如今整晚守着产房,却可能连一台手术都等不到。”上海资深产科医生的这番感叹,道破了当下生育市场的冷寂。
曾几何时,医院产科走廊挤满加床、产妇建卡要托关系的场景随处可见,而如今,从一线城市到小县城,产科“遇冷”已成普遍现象,甚至不少医院被迫关闭或整合产科科室。
为什么现在的人如此抗拒生孩子呢?
![]()
产科“冰火两重天”
二十年前的产科,是医院里最“热闹”的科室。
上海医生段涛回忆,2016年二孩政策放开时,他们医院一年接生3.4万个宝宝,走廊里加满临时病床,产妇想建卡都得托熟人找关系。
山西某医院更夸张,春节几天就诞生94个宝宝,58个是剖腹产,手术室从早到晚连轴转,年轻女医生累到月经紊乱。
![]()
而现在,这份忙碌早已成为过去式。
广东信宜市一家中医院公告,2025年5月起全面停止产科住院分娩服务,这个拥有151万户籍人口的城市,终究没撑起一家医院的产科。
四川旺苍县的活产婴儿数,从2021年的一千六百多个跌到2025年上半年的五百出头,三家医院的产科不得不整合为一。
![]()
即便是三甲医院,也难逃冷清,有数据显示,某三级医院产科去年仅接生300多名新生儿,病房空置率超70%,科室濒临裁撤。
从“一床难求”到“空床闲置”,产科的变迁,正是生育率下滑最直观的写照。
![]()
年轻人的“生育账本”
“不是我们不想生,是实在生不起、养不起。”这是当代年轻人面对生育问题的普遍心声。
经济压力,是压在年轻人身上的第一座大山。
育儿专家统计,现在城里把一个孩子养到17岁平均要六十多万,上海更是直奔一百万,相当于普通上班族十几年的纯收入。
![]()
太原的周姐深有体会,她的孩子对普通奶粉过敏,仅特殊配方奶粉一个月就花三千多,加上尿不湿、辅食等开销,孩子刚满一岁,夫妻俩的年终奖就已花光。
除了养育成本,住房压力也不容忽视,生娃后换更大的房子,对多数年轻人来说是沉重负担。
托育难则是另一道坎,公办托育机构排不上队,私立机构价格高昂,不少双职工家庭没人帮忙带娃,只能放弃生育想法。
![]()
职场对女性的隐形门槛,更让生育变得“风险重重”。
已婚未育女性找工作时容易被“减分”,休完产假回来岗位可能被顶替,工资也可能下调。
![]()
有测算显示,孩子4岁前,妈妈因减少工作时间损失的收入可达6万多。
加上年轻人育儿观念从“粗放式”转向“精细化”,总想给孩子最好的物质和陪伴,这种“内卷式养育”进一步推高了生育门槛,让不少人望而却步。
![]()
连锁反应
生育率下滑的影响,远不止产科一个科室。
就像推倒了多米诺骨牌,一系列相关行业都感受到了“寒意”。
曾经“一位难求”的幼儿园,如今正遭遇“关停潮”。
![]()
上海浦东新区某民办幼儿园,6个班级平均每班不足5人,最小的班级只有3个孩子,园长为维持运营背上债务;
另一家公办小学招生季仅招到22名学生,却要配备23名老师。从大城市到小县城,不少幼儿园陆续停办,幼儿教师被迫转型。
![]()
儿童用品行业也难逃冲击,母婴店客流量锐减,儿童玩具、服装等产品销量下滑。
而医疗行业的连锁反应更值得警惕,产科和儿科业务量断崖式下跌,导致医疗资源闲置,本可用于基础医疗的资金和场地被浪费。
![]()
更严重的是,基层分娩量减少,医护人员缺乏实操机会,面对高危孕产妇和危重新生儿时,应急救治能力可能下降,反而增加医疗安全风险。
这场由低生育率引发的行业震荡,正在悄悄改变着社会的运行节奏。
![]()
让生娃不再是“孤军奋战”
面对持续走低的生育率,从国家到地方都在积极行动,试图为年轻人“减负”。
江苏推出完善生育保险、优化产假和育儿假、扶持普惠托育班等措施;
辽宁省召开专题协商会,探讨生育支持政策,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
![]()
在托育服务方面,专家建议将0-3岁托育服务纳入政府基本服务,让更多普通家庭能享受到普惠、可靠的托育资源。
医院也在主动求变,不少产科拓展产后康复、高危妊娠管理、心理咨询等服务,从单纯的分娩服务转向全流程健康管理;
还有医院向康复、护理、医养结合领域转型,盘活闲置资源。
![]()
幼儿教育行业也在探索新路径,“托幼一体化”“老幼共托”等新模式,既利用了现有场地和师资,又缓解了家庭照护压力。
当养娃成本不再让人望而却步,当托育服务不再“一位难求”,当女性生育不再面临职场困境,或许年轻人的生育意愿会慢慢回升。
![]()
到那时,产科的灯光会再次热闹起来,新生命的啼哭也会重新充盈走廊。
这不需要宏大的口号,只需要实实在在的支持,让每个想生孩子的家庭,都能毫无顾虑地迎接新生命的到来。
参考资料: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