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说起托尔斯泰,许多中国读者都会想起文学翻译家草婴先生。他翻译了托尔斯泰的全部小说,在中国读者与俄罗斯文学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激发了几代中国读者对俄罗斯文学的阅读兴趣。
近日,杨浦区图书馆与上海翻译家协会合作举办“欧洲之窗”讲座,邀请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陈洁担任主讲嘉宾,以“草婴论文学翻译的创造性”为题,从文学翻译的角度切入,与读者一同赏析草婴译笔下的俄罗斯文学作品,走进翻译的艺术再创作。
![]()
讲座中,陈洁老师从形象性、场景性、共情性、艺术性四个角度分别举例,生动展示了草婴通俗易懂、贴近原文的翻译风格。例如《安娜·卡列尼娜》的开篇——“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个个不同”,其译文就采用了中文对偶句来对应俄文的平行句式,尽可能再现原作的语言特点。再比如,莱蒙托夫的《当代英雄》中有一段对雪山美景的描写,草婴在翻译时运用汉语感叹句、反诘句传达原文情感,并适当增译,依据具体情境对原作情感和艺术性进行升华和再创作。
讲座中既有对翻译理念的讨论,也有对经典作品的研读,台下听众跟随主讲人对译文的逐字解析,再次重温了托尔斯泰小说中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和充沛的爱憎情感。此外,现场还播放了草婴生前接受采访的视频片段,让听众从本人的讲述中体会他“为人先于为译”的态度,进而明白他如何通过翻译选择来传递托尔斯泰笔下可贵的人道主义精神。陈洁老师表示,今年是草婴先生逝世十周年,希望以本次讲座纪念这位翻译家,愿草婴翻译精神永存。
![]()
![]()
有人说,有更懂翻译的大众,才会有更好的译文。“欧洲之窗”作为一个推广外国文学阅读的品牌,时常在活动中与读者一同阅读欧洲文学作品与文化、历史的关联。这一次,品牌回归文字本身,聚焦译文这一媒介,也是试图从另一种角度,为读者感受并理解外国作家的写作风格、思想情感提供更多阅读上的参考。
记者了解到,“欧洲之窗”创办至今已满十年,在未来的活动中,也将继续陪伴市民读者阅读世界文学经典,呈现更多解读视角,在阅读中感受全球文化竞相绽放的多元之美。
文字 | 汤顺佳
编辑 | 周梦真
通讯员 | 张燕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
![]()
![]()
![]()
![]()
上观号作者:上海杨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