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穆棱市马桥河镇永安村的丁兆发,看着院子里的29只澳大利亚鸸鹋(ér miáo),依然不知所措。因为好奇,他养了这些鸸鹋,却忘记提前找销路,看着它们逐渐长到80多斤,不知如何是好。
![]()
东北生活的鸸鹋
丁兆发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去年3月份,他在网上看到我国的广东、广西、山东等地有人养殖澳大利亚鸸鹋,鸟蛋、羽毛、油脂、活体等价值都很高。出于好奇,他想试下在中国东北能不能养,于是买了60只苗,发货地是山东郓城,卖家称养大后包回收。
“总共花了3.9万元,因为不懂养殖,陆续死了31只,现在成年的还剩29只,其中80斤左右的25只、60斤左右的4只。”丁兆发说,他先找了当初卖鸸鹋苗的商家,但却发现已经联系不上了,无奈之下,他在网上发布信息,希望有买家看货。
![]()
东北生活的鸸鹋
丁兆发说,自己这一年半,养得非常细心,去年3月份买苗的时候还比较冷,他就用浴霸给小鸟取暖,每天晚上起来两三次,看它们的状态。“因为好奇没见过,突发奇想东北能不能养澳大利亚鸸鹋,养的时候完全没考虑找销路,谁知道现在这么麻烦。”丁兆发感慨,“最近有广东、广西的人问过,一听是在黑龙江,就没下文了,可能是太远了。”
11月11日,极目新闻记者联系到该村村党支部书记李连福,他告诉记者,丁兆发家里主要靠种田生活,以前没搞过养殖业,目前这些鸸鹋的销售确实有困难。随着东北天气越来越冷,这批成年鸸鹋过冬,也面临考验。
![]()
即将在东北过冬的鸸鹋
丁兆发介绍,根据去年冬天的经验,气温不低于-20℃,鸸鹋就可以过冬。他在院子里给鸸鹋搭建了鸟圈,用塑料雨布遮挡风雪。“应该可以过冬,因为去年就是这样过的冬。”丁兆发说,“现在我只能在网上‘广撒网’,公开搜索到的价格是一只成年鸸鹋3500元左右,价格可以再商量,也不能一直这样在家里养着。”
根据黑龙江广播电视台报道,该村党支部书记李连福也在网上“喊话”,帮丁兆发的鸸鹋找销路,希望早点帮他卖出去。
公开资料显示,鸸鹋是澳大利亚特产鸟类之一,体重可达36kg-41kg。由于人工养殖,几乎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其经济价值较高,例如其脂肪可生产化妆品,皮革可做钱包、手袋、鞋子和衣服等,羽毛可做装饰品,喙和爪可雕刻成珠宝,卵壳可作蛋雕艺术品。
来源:极目新闻 B48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