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2025闽台知识产权圆桌会议”在厦门举行。本次会议以“闽台知识产权协同创新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的新路径”为主题,来自海峡两岸学术界、实务界的专家学者共一百余人参加会议,积极探索闽台知识产权协同发展新机遇。
![]()
本次会议围绕“人工智能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前沿问题及闽台合作机遇”“数字经济时代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的共建与共享”“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与交流机制的创新与优化”“知识产权(专利、商标、版权)在新兴产业中的融合与创新”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入交流与探讨。此外,会议同时聚焦“新质生产力与知识产权保护”议题,特别设立“海峡两岸知识产权青年论坛”,旨在搭建两岸青年知识产权人才交流桥梁,为闽台协同创新生态构建与新质生产力培育注入鲜活动能。
厦门大学校党委副书记孙理表示,厦门大学秉持开放办学理念,充分发挥“侨、台、特、海”特色与“海峡、海丝、海洋”优势,深耕知识产权领域十余年,构建了“平台筑基、人才强核、科研赋能、服务联动”的发展格局,成果丰硕,知识产权研究院已成为海峡两岸知识产权交流的重要桥梁,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和两岸融合发展注入“厦大力量”。
财团法人磐安智慧财产教育基金会董事长、台湾政治大学名誉教授刘江彬说,协同创新是知识产权赋能产业的关键,AI领域需整合多专业资源。针对技术发展趋势,刘江彬提出“成也AI,败也AI”的观点,提醒中小企业面临资金、资源投入不足的挑战,而知识产权将发挥关键作用。
“现在在台湾几乎所有的大型、小型的企业,AI都是最重要的问题,在做AI模型训练的时候要利用非常多的资料,这个时候可能会产生侵权的问题。”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资深副总经理暨法务长,国际技术授权主管总会中华台北分会理事长,台湾营业秘密保护促进协会常务理事宿文堂指出,可以通过仔细查看AI的服务条款、仔细阅读合约、不使用公开版AI、要求供应商承诺保密且承诺发生违反契约状况时有保险等方法来解决保密的问题。
![]()
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文生指出,福建充分发挥对台独特优势和先行示范作用,深耕闽台知识产权融合沃土,打造了一批标志性成果,为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作出了示范。当前,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期,知识产权已成为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期待以此次圆桌会议的召开为契机,进一步加大闽台知识产权交流合作。
据了解,本次会议由厦门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国家知识产权培训(福建)基地、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厦门大学)研究基地主办,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支持。(海峡导报记者 陈紫琳 主办方供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