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中国这几千年的历史,朝代换来换去就跟那走马灯似的,长的几百年,短的也就几十年,但就有这么一个朝代,从建起来到完蛋,拢共不到10年,好像就是历史长河里一个小小的浪花,根本不起眼,可就是这么个小浪花,偏偏掀起了滔天巨浪,它搞的那些制度国策,直接影响了后面差不多一千年中国的样子,而且,它当年离着大一统那个伟业,真的就差那么一小步,这个王朝,就是五代十国里头,中原最后一个王朝,后周。
![]()
一说五代十国,好多人脑子里第一个字就是“乱”,没错,那会儿就是个英雄跟枭雄一块儿出来,忠诚和背叛搅和在一起的混乱年代,短短53年,中原那块地儿换了五个朝代,跟换衣服一样快,皇帝那个位子,成了最要命的地方,数不清的老百姓在战火里头到处跑,整个华夏大地都盼着能有个厉害角色出来,把这乱世给收了,就在这片烧焦的土地上,后周这个王朝就像一颗流星,一下子划过天际,时间是短,可那光芒,亮得能把整个时代都给照透了。
后周的开国皇帝叫郭威,一个从最底层小兵一步步摸爬滚打上来的狠人,但他真正给后世留下重重一笔的,是他那个养子,柴荣,也就是后周世宗,公元954年,郭威没了,才33岁的柴荣接了班,他一上台,面对的就是个内忧外患的烂摊子,里头藩镇的势力还大得很,外头又有北汉、南唐、后蜀这些个小政权虎视眈眈,更别提北边那个契丹辽国,简直是心头大患,一个这么年轻的皇帝,一个风雨里飘摇的政权,谁都想不到,他就要开始一段波澜壮阔的征程。
![]()
柴荣刚坐上龙椅,就把大臣们都叫过来,问了个让所有人都傻掉的问题,“朕想用三十年的时间来平定天下,十年开拓,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你们觉得行不行”,这话一出来,满朝文武都惊呆了,在那个皇帝平均在位不到十年的乱世,三十年的大计划听着跟说梦话一样,但柴荣可不是在吹牛,他心里早就有了清清楚楚的规划,他要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这个国家从里到外彻底拾掇一遍,给以后统一天下的战争打好底子。
他先是对着那些腐败的官僚体系下了手,严厉惩罚贪官污吏,提拔那些有真本事但出身不好的读书人,把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给打碎了,为了解决钱不够花还有严重的“钱荒”,他干了件在当时看简直是惊世骇俗的事,毁佛铸钱,他下令除了有皇帝给过牌匾的寺院,其他的全都拆了,收上来的铜佛、铜器全融了铸成“周元通宝”,这事儿在当时引来无数人骂他,但他顶着所有压力,就坚持说“佛是佛,铜是铜”,佛祖的本意是普度众生,哪能小气到舍不得这几个铜像,这个又务实又大胆的改革,一下子就把国库给填满了,给后面的军事行动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钱。
![]()
在经济上,柴荣也表现出让人吃惊的远见,他太明白了“民以食为天”的道理,亲自下令大规模修整水利,把堵了好些年的汴河这些重要的漕运水道全给疏通了,南边的物资北边的货就能顺畅地流通,他还招抚那些流亡的百姓,重新规定田赋,鼓励大家种地养桑,让被战乱折磨得够呛的北方大地,又重新活了过来,这些看着平平无奇的经济措施,却像毛细血管一样,给后周这个庞大的战争机器注入了强劲的生命力,后来宋朝那个富庶繁荣的经济基础,说白了就是他给打下的。
当然了,要统一天下,最关键的还得是军队,柴荣心里清楚五代那会儿的军队毛病太多了,兵痞横行,纪律一塌糊涂,他亲自跑到讲武殿前头检阅禁军,把老的弱的病的残的都淘汰掉,招募天下的壮士,组建了一支精锐的“殿前诸班”,他定了非常严苛的军法,奖罚分明,还亲自跟士兵们一块儿吃苦,一下子就把军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给提上来了,这支柴荣一手带出来的强军,后来也成了赵匡胤搞“陈桥兵变”,建立宋朝的本钱,可以说,宋朝开国的精锐部队,就是柴荣留下的宝贵遗产。
![]()
里头的事儿都准备好了,柴荣的眼睛就看向了四方的割据政权,他的剑,第一个就指向了西边的后蜀,公元955年,他抓住后蜀内乱的机会,果断出兵,就用了短短60多天,一口气拿下了秦、凤、成、阶四个战略要地,打开了通往四川的大门,这场干净利落的闪电战,不光是给后周拓宽了疆域,更是向全天下宣告了这位年轻帝王的雄心和实力。
紧接着,柴荣又把目标对准了当时最富的那个割据政权,南唐,南唐占着大片的江淮地区,国力强盛,是统一路上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公元956年,柴荣御驾亲征,后周大军跟南唐军队在淮南那块儿打了整整三年的拉锯战,刚开始的时候,后周军队还吃了点亏,但柴荣表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和那种不服输的劲头,他亲自冒着箭雨在前面督战,鼓舞士气,最后成功拿下了南唐在江北的重镇寿州,逼得南唐国主李璟把长江以北的十四个州都割了出来。
![]()
这场对南唐的胜利,意义太重大了,它不光是给后周带来了大片富饶的土地和人口,更重要的是,把后周的统治范围推到了长江北岸,彻底改变了南北对峙的战略格局,从那以后,后周对南方的那些国家就形成了居高临下的态势,统一南方也就是个时间问题,这会儿的柴荣,离他那个“十年开拓”的目标越来越近,一个统一的中国版图,好像已经在他眼前慢慢展开了。
扫平了南方的主要障碍,柴荣的目光投向了北方,那个让中原王朝一百多年都睡不好觉的死对头,契丹辽国,他要收复的,就是当年石敬瑭割给契丹,被当成奇耻大辱的“燕云十六州”,公元959年,柴荣又一次御驾亲征,带着水陆大军,浩浩荡荡地往北边开进,这一回,他的军队简直是势如破竹,辽国的守军一听他来了就跑,短短42天,后周大军就接连收复了瀛州、莫州、易州三个州,还有瓦桥关、益津关、淤口关三个重要关隘。
![]()
兵锋直指幽州,也就是今天的北京,收复燕云十六州,洗刷百年国耻的伟业好像就在眼前,全军上下士气高涨,所有人都信,跟着这位英明神武的皇帝,他们就要创造一个前所未有的奇迹,可就在这个胜利的最高潮,老天爷却开了个最残酷的玩笑,在瓦桥关督战的时候,柴荣突然觉得胸口剧痛,病情一下子就严重了,他摸着胸口,还得到了一块写着“点检做天子”的木牌,这让他心里犯嘀咕,也好像预示了什么天命,他知道自己没多少日子了,只能万分不甘心地看着远处的幽州城,下令班师回朝。
回到开封,柴荣的病一天比一天重,他知道自己再也完不成统一天下的大业了,只能把希望寄托在才七岁的儿子柴宗训身上,他用尽最后一点力气安排后事,任命他最信任的殿前都点检赵匡胤负责京城的防务,公元959年六月,这位被叫做“五代第一明君”的皇帝,在壮志未酬的无尽遗憾里,突然就走了,才39岁,他的死,让一个马上就要喷薄而出的统一王朝,一下子就停住了。
![]()
柴荣死了才半年,历史就跟那块木牌上写的一样上演了,公元960年正月,他最信任的大将赵匡胤,在他亲手打造的精锐禁军的拥护下,搞了个“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取代了后周,建立了大宋王朝,赵匡胤几乎是兵不血刃地接管了柴荣辛辛苦苦打下的一切,一个稳定的政权,一个充裕的国库,一支战无不胜的军队,还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治国方法。
后来的故事咱们都知道了,赵匡胤和他弟弟赵光义,继承了柴荣没干完的事业,继续南征北战,最后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完成了中国的统一,宋朝的政治、经济、军事制度,很大程度上就是借着后周的制度发展来的,可以说,没有后周,没有柴荣那短短五年多的励精图治,就没有后来那个繁华富庶、文化昌盛的大宋王朝,柴荣就像一个伟大的奠基人,他用尽一辈子的心血,设计好了宏伟的蓝图,打好了坚实的地基,却在马上要封顶的时候轰然倒下,而后来的人赵匡胤,就顺理成章地住进了这座他没能完工的华美宫殿。
![]()
一个存在不到10年的王朝,一位在位仅5年多的皇帝,却给后面近千年的历史走向定下了调子,每当后人替他可惜,想象着如果柴荣没有英年早逝,历史会变成什么样的时候,或许也正是在感叹,这位像流星一样划过乱世的帝王,他那短暂生命迸发出的光芒,是多么的璀璨和不凡。
参考文献: [宋] 薛居正等.《旧五代史》. 中华书局. [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 中华书局.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中华书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