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七点,冰箱空空,外卖吃吐了。”——屏幕上的吐槽刚发出去,就有人私信:要不要试下私厨上门?一顿四菜一汤,食材你出,人工99,吃完连灶台都反光。
这不是段子,是深圳龙华某小区的今晚日常。过去半年,小红书“上门做饭”话题浏览量从600万飙到1.8亿,帖子下清一色“求厨师+1”。有人图健康,有人图拍照发圈,更多人只想把下班后仅剩的一小时留给自己,而不是留给锅铲。
![]()
可别把私厨想成“带锅阿姨”。95后男生阿K,白天是程序员,晚上拎个刀包闪现客人家,专做低卡韩餐,把鸡胸变“炸鸡”,一单168,回头客排到两周后。问他为啥不直接辞职,他咧嘴:“写代码是生存,掂勺才是生活,月入过万只是顺便。”
![]()
女生接单更谨慎。武汉的全职私厨“糖醋”列了份黑名单:不单独赴男客、不进主卧、不留微信深夜闲聊。她在群里分享经验:进门先拍照发给闺蜜、自带一把20cm斩骨刀“镇场”,刀背厚,安全感更厚。听起来夸张,可谁愿意把爱好赌在陌生人厨房?
![]()
行内悄悄卷出了细分:给宝妈做“月子续命餐”、给健身党做“1200 kcal 精准分区”、给自媒体博主做“出片布景饭”。最离谱的一单,上海姑娘要求把三明治切成“爱马仕包形状”,拍照完一口没吃,厨师仍收到300块“造型费”。你看不懂,但钞票真香。
![]()
平台也开始冒头:上线“三无”审核——无犯罪记录、无健康隐患、无差评截图;送家政险,油花崩到老板真丝衫能赔;甚至试水“拼厨”,同小区三户共享一名厨师,人均砍到49。资本闻味而动,某初创公司刚拿到天使轮,口号直白:让做饭像打车一样点一点就到。
![]()
可依旧没标准:有人把厨房炸成烟花,也照收150;有人连葱都手剥三遍,却苦于“不会拍照”接不到单。老派的厨师证在这里不好使,会修图、懂流量、能陪客户“聊五分钟emo”才是隐藏简历。
![]()
说到底,年轻人买的不是饭,是把时间偷回来的一块拼图。外卖20分钟送到,但焦虑也在路上;私厨99块,买的是一个晚上“我不用洗碗”的奢侈。当厨房都可以共享,谁还关心房东有没有给配烤箱?
![]()
别急着眼红下场。先掂量:你愿把自己的周末押在陌生人门口的那声门铃吗?如果答案yes,恭喜,新赛道已备好围裙;如果no,也没关系——下次嘴馋,记得提前预约,因为会做饭的小哥哥小姐姐,档期比你想的满得多。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