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夏天,一份提纲被摆在了周总理的面前,这份提纲所涉及到的正是三十年前那场改变中国命运的起义,在那一声枪响后,中国进入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时代。
这次起义,便是八一南昌起义,而这份提纲的最上面,赫然便是当时南昌起义的诸多领导人们,名单排序为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
![]()
然而周总理在看过后,却当场批复“不合适”!
因为上面少了一个人,还把他自己排的“太靠前了”。
周总理对南昌起义的看法
1927年8月1日,以周恩来,朱德等人为首的革命领导人,率领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第十一军和第九军一部在南昌发起武装起义,就此打响我党武装革命第一枪。
![]()
1933年6月30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关于决定“八一”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文件,就此将南昌起义定性为我军武装革命的起点。
而在这之后,八月一日,也就成为了我们的建军节。
![]()
1949年的建国前后,我军开始着手设计军旗样式,毛主席特别指示军旗上一定要包含“八一”二字,并且表示1927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历史节日。
六十年中期,曾出现了这么一种声音,他们认为应该将建军节的日期改为秋收起义爆发的九月九日,毛主席对此坚决反对。
![]()
当时他对解放军代理总参谋长杨成武说道:“八一是不能改的,这是很重要的一天,打响了我们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于周总理而言,基于建国后三十年的特殊环境,以及他本人的特殊身份和南昌起义的特殊性,都使得他不得不多次面对南昌起义的问题。
![]()
而无论是在严肃的会议上,还是在轻松的舞会上,无论是在正式动笔的文件讲稿,还是在私底下的随意讲话,无论是在五十年代,还是六七十年代,无论是身体健康之时,亦或是身患癌症之际。
周总理对八一的看法始终是一致的,那便是失败教训说的多,伟大意义讲的少,战友功劳大谈特谈,自己功绩避而不谈,对当面批评欢迎鼓励,对自我批评一而再,再而三。
![]()
也正是因为周总理的这种态度,才会有了后面批示修改提纲的美谈。
1957年8月1日,是解放军建军三十周年,《解放军报》刊登了《八一起义》连环画,这也是军报第一次正式介绍八一起义。
![]()
正因为是第一次,所以这次面向全民的介绍,也可以被认为是对南昌起义领导人排名的一次定性,初定的排序是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
因为事情比较大,军报很慎重,在刊发之前预先把内容用红笔圈出,送到周总理这里查阅,周总理连夜审阅后,将其先后传阅给朱德,贺龙,陈毅。
![]()
朱德看后表示,八一南昌起义,他的作用其实不大,他的兵力不多,他本人发挥的作用也是协调保障工作,应该在叶挺将军之后。
周总理则表示,刘伯承在起义中担任参谋团参谋长,岗位甚是重要,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还做了大量的后期军事工作,功勋卓著,应当添加,排在朱德之后。
![]()
周总理本来还希望将自己也排在朱德之后,但是因为朱德本人的反对,最终周总理还是排在了最前面的位置。
那么刘伯承和朱德,在南昌起义中,究竟发挥了何种作用呢?
![]()
朱德和刘伯承的作用
当年南昌起义时,朱德能指挥的力量,其实只有军官教育团的三个连,以及南昌公安局的部分兵力,教育团里的成员多为青年学生,公安局参加起义的人数则不多。
用朱老总自己的话讲就是:“起义时的战斗我没有参加,我做的是一些参谋,宣传和配合的工作。”
![]()
因此相较于政治威望比较高的周恩来和国民党左派谭平山,以及在军队内掌握实权的贺龙和叶挺,朱德一无政治地位,二无充足兵力,确实只能作一些辅助性的工作。
朱德真正的作用,其实体现在南昌起义之后,他最大的贡献,则是为我党保住了这支职业武装的革命力量。
![]()
起义后朱德率领的部队原本只是一支偏师,但是因为主力的失败,最后硬是成为了主力部队,南下广东的计划已经失败,朱德只能带着队伍在群山峻岭中和敌人“捉迷藏”。
部队士气低落,非常不稳定,朱德又通过赣南三整稳定了军心,这才让队伍有了在井冈山和毛主席会师的机会。
![]()
所以朱德虽在南昌起义中的作用不明显,但是在起义后的贡献,却是无人能比的。
刘伯承是在起义前秘密来到南昌的,随后被周恩来委任成为参谋长,得到任命后刘伯承立刻投入工作。
![]()
他首先找到了在四川讨贼战争中就相识的贺龙,两人一起制定起义计划,南昌城内共有5个团,大约三千余人的敌军,而我军兵力有两万多,人数上是占据优势的。
但是南昌周边的敌军数量一样不少,若是南昌城内的巷战持续时间太长,敌军包围上来,起义军一个都跑不了!
![]()
所以起义必须速战速决,为此刘伯承制定了相当详细周密的计划,谁打谁,几点打,怎么打,都有计划。
计划确定后,刘伯承拿去询问叶挺的意见,叶挺一言不发,他这个人,不说话就等于赞同。
![]()
可是偏偏在这个时候,张国焘以中共中央代表的身份来到南昌,要阻止起义,并且表示起义必须征得张发奎的同意。
当时广东的张发奎立场比较模糊,他一面同情共产党,一面又在蒋介石的压力下着手准备“清共”。
![]()
周恩来等人都清楚,等不起他张发奎,起义的机会稍纵即逝,错过了,若是张发奎真的站在中共一边还好,可是张发奎这个人本来就靠不住,他大概率还是会倒向蒋介石。
张国焘固执己见,周恩来则发了这辈子第一次火,对着张国焘拍桌子,后来周恩来也没有再发过这么大的火,起义最终还是准备如期开始。
![]()
偏偏这个时候,又有人向国民党高密,最终起义不得不在刘伯承的建议下提前两个小时,在八月一日凌晨两点起义。
而这,便是刘伯承在南昌起义中发挥的全部作用,非常关键,可以说如果没有他,南昌起义会进行成什么样,也不好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