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1月,科技投资圈上演了一出令人瞠目结舌的"弃子保帅"戏码。日本软银集团在最新财报中披露,已在10月以58.3亿美元价格清仓所持3210万股英伟达股票,同时减持T-Mobile股权套现91.7亿美元。这笔合计超150亿美元的资金回笼,目标直指一个更激进的押注——向OpenAI追加225亿美元投资。当市场还在为软银再次错失英伟达万亿市值红利(若2019年持有至今浮盈将超2400亿美元)唏嘘不已时,孙正义的投资版图已悄然完成从AI硬件巨头到生成式AI领军者的战略转移。这场看似矛盾的资本腾挪,背后是科技投资巨头在AI产业迭代期的艰难抉择与野心。
一、历史重演?软银的"英伟达魔咒"
软银与英伟达的纠葛堪称科技投资史上最具戏剧性的篇章之一。时间回溯至2017年,软银以40亿美元购入英伟达近5%股份,成为其重要股东。然而2019年,出于流动性需求和对市场前景的判断,软银以70亿美元清空持仓,净赚30亿美元的"胜利"很快变成永久的遗憾——此后英伟达股价开启史诗级上涨,从2020年至今涨幅近27.5倍,市值从千亿级别飙升至万亿美元俱乐部。孙正义曾公开坦言卖掉英伟达是"错失大鱼",并在2024年重新加码,一季度持仓增至30亿美元,似乎要弥补当年遗憾。
但2025年10月的清仓决定,让历史再度上演。据财报数据,此次出售的3210万股英伟达股票仅套现58.3亿美元,而若参照英伟达当前股价计算,这批股票市值已远超此数。市场分析师指出,软银两次抛售英伟达的共性在于"短期流动性优先"的决策逻辑——2019年为缓解WeWork等项目带来的资金压力,2025年则为OpenAI的巨额投资铺路。这种"为短期目标牺牲长期收益"的操作,折射出孙正义投资哲学中"激进扩张"与"风险控制"的永恒矛盾。
二、押注OpenAI:软银的AI生态野心
放弃英伟达的背后,是软银对AI产业未来的重新判断。根据协议,软银将在2025年12月通过愿景基金2号向OpenAI追加225亿美元投资,加上今年一季度已完成的75亿美元,其对OpenAI的实际投资额将达300亿美元。如此大规模的投入绝非偶然,财报显示,今年4-9月软银3.92万亿日元投资收益中,仅OpenAI估值上升贡献的部分就达2.15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992亿元),占比超55%,成为名副其实的"利润引擎"。
软银的布局远不止财务投资。11月5日,软银与OpenAI联合成立合资公司SB OAI Japan GK,计划2026年推出"Crystal Intelligence"解决方案,旨在用AI技术革新日本企业管理模式。这种"资本+产业"的深度绑定,体现了孙正义不同于以往的投资策略——不再追求单一公司的股权收益,而是试图构建以OpenAI为核心的AI生态系统。在他看来,生成式AI代表着比芯片硬件更广阔的产业空间,从企业服务到消费应用,潜在市场规模可达数十万亿美元,这正是软银愿意豪赌的底层逻辑。
三、风险与争议:AI泡沫边缘的平衡术
尽管OpenAI目前表现亮眼,但软银的激进策略仍引发广泛争议。首要的风险来自估值泡沫——当前OpenAI估值已达数千亿美元,而其商业化进程仍处于早期阶段,盈利模式尚未完全成熟。当被问及AI投资是否"泡沫化"时,软银CFO后藤芳光坦言"无法回答",仅强调"保证财务稳固的同时不错过机会"。这种模糊的表态,恰恰反映出投资机构对AI行业前景的普遍困惑。
资金链压力同样不容忽视。愿景基金总规模约1573亿美元,此次225亿美元追加投资占其二期基金(1080亿美元)的近21%,加上此前的投入,软银在单一项目上的集中度已接近风险阈值。更值得警惕的是,软银为筹集资金已连续减持优质资产,除英伟达和T-Mobile外,今年以来其还陆续出售了部分科技股持仓,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操作可能削弱投资组合的抗风险能力。一旦OpenAI发展不及预期或市场流动性收紧,软银将面临巨大的财务压力。
结语:科技投资的"不可能三角"
软银清仓英伟达、加码OpenAI的决策,本质上是科技投资"不可能三角"的缩影——很难同时实现短期流动性、长期收益性和战略前瞻性。孙正义选择了后两者,却不得不再次承受错失短期巨额收益的痛苦。这场豪赌的最终结局尚难预料,但它揭示了一个深刻趋势:AI产业正从硬件驱动的1.0时代,迈向生态协同的2.0时代,投资逻辑也随之从"押注赢家"转变为"构建生态"。
对于投资者而言,软银的案例既是警示也是启示:在技术迭代加速的时代,没有永远的王者,只有顺应趋势的布局者。无论是错过英伟达的2400亿遗憾,还是押注OpenAI的300亿豪赌,都在提醒我们——科技投资的魅力与风险,永远在于对未来的判断与抉择。而孙正义和他的软银,无疑将继续在这场AI革命中扮演最具争议也最不可或缺的角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