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FRIEND 2025年7月9日
如果你打开了这篇文章,说明你很可能经常拖延。
我完全理解这种感受 —— 我也曾深陷其中。
人类的大脑偏好舒适状态,对不适感与不确定性有着天然的抗拒。
因此,一旦感知到某项任务规模庞大、枯燥乏味或令人望而却步,大脑便会陷入停滞。
你会告诉自己:“稍后再做。”“或许明天再处理。”
不知不觉间,你便会一拖再拖,直到压力累积到别无选择,只能在最后一刻仓促完成任务。
我以前经常这样。
我会对自己说:“我先快速浏览一下Instagram,然后就开始。就看一集。就睡一小会儿。”
而那个“稍后”又会变成了另一天……然后又是另一天……再然后又是另一天。
这种循环极具隐蔽性:
你越是拖延,就越会怀疑自己能否完成任务。而你越是怀疑自己,拖延的时间就越长。
这不是你的错——大脑只是想保护你,让你免受任何困难的困扰。
但打破这一循环的唯一途径,便是采取行动。
万事开头难。
![]()
今天,我将分享自己曾经(且至今仍在)使用的技巧,帮助你跳出拖延怪圈,最终将事情落到实处。
1.掷骰子法
当任务数量过多时,大脑会因不知从何入手而选择停滞。
掷骰子法的核心是 “省去选择”:既为大脑提供轻微的推动力,又能让任务执行过程带有游戏感。
具体操作如下:
1.列出 5 项今日需完成的任务,无论大小,只要是悬而未决的事项均可。
例如:
- 回复3封邮件
- 清洗衣物
- 阅读书籍5页
- 整理书桌
- 倒垃圾
2.额外添加1项 “休闲任务”——
没错,你可以为自己安排短暂的休息。例如:刷 15 分钟抖音(TikTok)、观看一段搞笑视频
3.为这6项任务分别编号1至6
4.掷骰子,掷出的数字对应的任务即为当下需完成的内容,无需犹豫
5.完成任务后划去该项,再次掷骰子
若掷出已完成任务的编号,则重新投掷,直至选中未完成的任务
6.持续重复,直至清单上的所有任务全部完成
其原理:
大脑总爱过度思考,但当决策权交给骰子时,便无需过多纠结。
投掷、看数字、立即行动,流程简洁直接。
而加入 “休闲任务” 能维持动力——相当于为完成枯燥任务后的自己提供一份小奖励,让整个过程更像一场小游戏,而非单纯的劳作。
2.两分钟法则
有时我们会把小事在脑海里想象成大问题。
你的大脑会想“这会花很长时间”,所以你干脆回避开始。
两分钟法则可以帮助你打破这种恶性循环。
如果某件事只需要不到2分钟就能完成,那就现在做。
没有计划,没有“我以后再做”的想法。
桌上有脏杯子吗?现在就洗掉。
需要回复邮件“收到,谢谢”吗?现在就回复。
看到地上的垃圾了吗?请立即捡起来。
完成这些小事大多比一直思考它们要省力得多。
小贴士:
如果你仍然犹豫不决,不妨试试这个方法:
在心里倒数:5…4…3…2…1…开始。
不要让大脑找到推脱的借口,直接付诸行动。
如果这些小事不再整天在你脑海里堆积,你会感觉轻松很多。
3.从极小的第一步开始
艰巨的任务会让人感到害怕。
你的大脑总是喜欢告诉你:“太多了,以后再做吧。”
那么,诀窍是什么呢?
第一步要迈得非常小,小到让你觉得不去做才傻。
想象一下你想去跑步。
不要想着 “要跑两英里”—— 这个目标过于宏大。只需专注于最小化的步骤:起身 → 换上运动服 → 穿上跑鞋 → 走到户外。
每一个微小的行动,都会让下一个步骤变得更加容易。
不知不觉中,你已经跑起来了——剩下的就交给惯性了。
任何事情都可采用此方法:
想多读书?只需打开书本,阅读一页。
想整理房间?只需先清理干净书桌。
想写作?只需写下一个句子。
当某一步骤小到几乎不可能失败时,大脑便不会产生抗拒心理。
今日行动计划
拖延症不会一夜之间消失。
但今天迈出一小步,就能打破这个恶性循环。
从以下技巧中选择一项即可:
- 采用掷骰子法,完成一项任务
- 立即处理一件两分钟内可完成的琐事
- 将某项庞大的任务拆解为最小的第一步,并即刻行动
不要等待动力,不要想太多,直接开始——即便过程不够完美也无妨。今日的微小行动,终将汇聚成明日的重大收获。
本文编译自substack,原文作者FRIEND
https://disciplinedyou.substack.com/p/how-to-finally-take-action-as-a-lifelong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