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晨6点,65岁的刘阿姨又一次被嗓子的“空空感”惊醒。身旁的老伴已经睡得很沉,她却总觉得胸口闷闷的,偶尔轻咳几声,甚至说话都觉得有点气短。
前阵子做体检时,医生只是笑着嘱咐“平时多休息、多养肺”,但没给其他特别建议。可刘阿姨心里却一直不安,她很好奇:“难道身体真的年纪大了,肺真就撑不起来了吗?”
![]()
这样的疑虑在不少中老年朋友中其实很常见。肺虚,听起来离我们很远,实际上却悄悄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质量。
你是不是也以为,肺病就是咳嗽、喘不过气?恰恰相反,有些“隐形信号”才是真正的“警钟”。今天,我们就聊聊:肺虚究竟怎么“拖垮”你身体的一半活力?哪些表现提示你该小心了?
继续往下看,或许,你家中那位总说累、总爱感冒的亲人,就正被“肺虚”偷偷困扰着。
在中医体系里,肺为“华盖之官”,主一身之气,负责呼吸、调节、免疫与身体防御力。但随着年龄增长、环境污染、生活压力增加,肺脏的功能容易变得“虚弱”——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肺虚”。
但肺虚,并非只是呼吸功能减弱。国家呼吸医学中心2023年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65岁以上群体中,约有23%存在不同程度的肺虚表现,而大多数人并未及时察觉和干预。
![]()
科研发现,肺功能下降初期,可能并没有明显的气促和咳嗽——反而更容易“一身疲惫”“易感冒”“嗓子干痒”“皮肤松弛”。
哈佛公共卫生学院研究也指出,肺功能评分每下降10%,心脑血管事件风险会上升12%-18%。肺像一台推土机,只要它顺畅工作,你整个人都轻松;可一旦动力不足,全身的运行就会缓慢阻滞,甚至罢工。
为何会出现肺虚?一方面,外因比如烟雾、空气质量差、过度用嗓、熬夜等,都会损伤肺气。另一方面,身体免疫下降、脏腑功能失调,也会加速气虚、体弱等连锁反应。
一个值得注意的误区——不是身体只要不咳嗽就没事,其实,肺虚有许多“隐形”信号,稍不留意就错过了预警期。
你是否经历过这样几个问题?别再以为“熬熬就过去”,这其实是身体在给你打信号:
身体总是疲乏无力,活动后特别喘;
肺主一身之气,气虚则全身乏力。研究显示,中老年肺虚患者运动后的恢复时间较正常人延长1.4倍,走三层楼就气喘吁吁,稍微做些家务就想躺着。
![]()
容易反复咳嗽、咽干或早晨有痰;
不少人认为只有得了肺炎才会咳,其实肺气虚弱,气道防御力下降,冷空气、花粉、刺激性气味都会诱发慢性咳、嗓子干痒等。
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权威指南提到,肺虚人群慢性咳嗽发生率比一般人高出近2倍,尤其秋冬季更严重。
皮肤状态明显变差,容易出现皮肤干燥、松弛;
中医学认为“肺主皮毛”,肺气充盈则皮肤细腻润泽。研究表明,中老年肺功能减退者皮肤弹性下降速度比同龄人快15%-22%。出现脸色暗淡、皮肤容易出皱、抓痒反复等,恰恰是肺虚的一个“外显名片”。
反复感冒,抵抗力变差;
有些人一年到头爱感冒、久咳不愈、刷牙流鼻血,其根源正是“肺卫失固”,身体表层防御力变弱。《中国老年疾病预防统计年鉴》显示,肺虚老年人年均感冒次数普遍高于5次,而正常老年人为2次。
![]()
这里尤其要强调第3点:皮肤和肺的“隐秘联系”常被忽略。如果你发现自身皮肤变得干燥、发皱,同时又经常咳嗽、嗓子干,不妨警惕肺虚正在“偷减你的活力”。
其实,养肺并不难,关键看你怎么做。医生提醒:按照科学方法坚持1-2个月,多数人都能明显感觉身体焕发生机。具体有以下实用建议:
规律作息,避开熬夜。
睡前不看手机、不打游戏、不激烈争吵,保证晚上10-11点入睡,利于肺气修养。哈佛大学一项追踪4年的研究显示,规律睡眠可让65岁以上人群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率下降12.6%。
科学呼吸锻炼,每天坚持深呼吸。
每天清晨、傍晚各练5分钟腹式呼吸(慢慢吸气至小腹鼓起,再缓慢吐气),长期坚持肺活量平均提升7%-14%。
![]()
饮食多吃润肺抗氧化的食物。
如百合、银耳、雪梨、胡萝卜等,含天然多糖和维生素,清除自由基,增强抗病能力。《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建议,肺虚人群每日增加一小碗雪梨水,连续2个月,皮肤水分含量可上升8.5%。
远离烟草和空气污染,提高生活环境质量。
被动吸烟、厨房油烟、空气污染,都容易使肺气更虚弱。国内多项社区干预实验发现,主动改善空气环境,慢性呼吸道症状缓解率高达15.7%。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