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老白第240篇原创笔记
前言
昨天刷到短视频的一句调侃:“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更努力,那你努力有什么用?”
乍看之下,似乎言之有理;细细品味,其实不该这么对比——它只关注“努力”这个动作本身,却不提职场本就需要“发声”。
纵然,人们常有一种误解,以为所有成果,都理应被看见。
但很多人忽略了,有时候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不是因为不优秀不努力,更不是有人故意打压你,可能只是因为:
你的价值,需要精准而有力的播报,让更多人听见。
01 发声的本质,是输出思考
作家苏珊·桑格塔说:
“沉默不会给人带来安全感,唯有表达,才能让人感受到你存在的价值。”
职场上,很多人总以为,“反派死于话多”、“话多就是抢风头”、“只要工作出色,领导就会认可”。
殊不知,在忙碌繁杂的环境中,领导和同事都没有足够精力去关注默默无闻的人。
“发声”从来不是简单的说话,而是有质量的表达观点,具象化的输出思考。
当你条理清晰,逻辑严密的阐述观点和建议时,他人看到的不止是自信,更是能力与素质的体现。
毕竟,勇敢的展示,远比沉默的付出,更能深入人心。
更重要的是,“发声”的过程,本就是思维的整理和复盘。当模糊的想法转为清晰的语言,无论是否被采纳,都是一种成长。
02 发声的目的,是建立影响
有句话说得好:
“谁掌握了叙事权,谁就能影响别人的判断。”
你不难发现,无论学生时代,还是职场生涯,那些敢于当众发言的人,往往能获得更多的表现机会。
这就是“发声”的目的:建立自己的影响力。
要知道,影响力不是凭借努力和优秀,凭空而来,它需要通过无数次的发声,逐渐积累。
职场上,当你在会议上言之有物,在困境中提出方案,都是在打造你的个人品牌。
而这种品牌效应,会让你逐步成为某个领域的代言人,当别人遇到相关情况时,第一时间想到你。
比如,孩子面临高考填报志愿,你会想起谁?同样,单位里遇到客户投诉需要处理,你会想到谁?这种念头,就是影响力。
03 发声的技巧,是注重策略
诚然,不是所有人都擅长即兴表达,甚至不少人争论时哑口无言,事后才拍大腿:“我当时应该那样说才对!”
相信我,这没关系,“发声”从来都不是胡乱表达或夸夸其谈,尤其职场,本就该注重策略和方法。
简而言之就是:不求说得多,只求说得对,才能事半功倍。
有备而来。职场不欢迎“应声虫”,无论请教还是输出,拟好提纲,准备多种预案,才能有的放矢。
注意场合。好话当面说,难听话私下说,别挑战职场心照不宣的默契,否则再多的话都会起反效果。
丰富内容。发声是为了加分而不是减分,不该说的永远不要说,该说的要有理有据,且紧扣主题。
管理情绪。在表达反对声时,谨记对事不对人,不让个人观感影响判断,更不为情绪宣泄而刻意表达。
归根结底,“发声”就3个要素:言之有物、言之有度、言之有理。
写在最后
工作了20年,见过无数埋头苦干从不发声的人,等来的不是赏识,而是被忽视。
你或许也一样,不是不够优秀,只是不懂展示优秀;不是不够努力,只是努力用错方向。
请相信,你的声音值得被听见,你的想法值得被关注,你的价值值得被看见。
切记,在这个时代:与其默默无闻的优秀,不如有声有色的卓越。
共勉~
感谢你读到这里,想必我的文字让你有所感触。
欢迎你点个关注,让老白有机会见证你的进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