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俗语说“立冬补冬,补嘴空”。今年立冬已过,眼下却正是品蟹的好时节。11月11日,第十九届上海海洋大学蟹文化节暨“王宝和”杯全国河蟹大赛正式开幕。来自上海、江苏、安徽、贵州、宁夏、辽宁等地的150余家单位携优质河蟹齐聚一堂,共同角逐这场被誉为全国河蟹产业“奥斯卡奖”的赛事。
![]()
王宝和大酒店七楼宴会厅内,近4000只来自全国各地的河蟹整齐排列,等待评委的观察与记录。这只“青壳将军”双螯如铁,威风凛凛;一旁的“琥珀亲王”甲壳温润,步履从容;还有那只“墨玉隐士”深藏不露,静待品评。千只河蟹本就是各地精选的上乘品相,现场评选更是优中选优,例如最佳种质奖就是重点考察河蟹的种质背景、亲本来源及其后代性状表现。
![]()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博士徐灿介绍:“最佳种质奖的评选主要看几个常见指标,如青背、白肚、金爪、黄毛,这些都反映出良好的养殖条件。另外,评委还会观察其额齿的尖锐程度、缺刻深度以及疣突的明显程度,来判断河蟹是否属于正宗长江水系后代。这些特征越突出,说明亲本来源越纯正。评委根据表现进行打分,排名前二十的即可入选最佳种质奖的名单。”
![]()
![]()
比赛如火如荼进行的同时,研究团队也在紧锣密鼓地为河蟹“抽血”。同学们使用注射器从河蟹足部基部抽取血液,作为样本进行保存,这些样本将被带回实验室,进一步提取遗传物质(DNA),用于后续研究。
![]()
水产动物种质资源研究室负责人侯鑫表示:“本次参赛单位涵盖全国十几个省份。我们借此机会集中采集样本,分析群体遗传信息。这些数据不仅有助于关联现场表现指标,还能筛选出优异种质,为未来优异性状解析奠定基础。每年的样本采集和数据积累,都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持。”
![]()
那么对于普通消费者如何选蟹,避免“踩雷”,现场专家也给出了建议。上海海洋大学教授李思发分享:“古语讲‘九雌十雄’,指的是农历九月吃雌蟹、十月吃雄蟹。如今可适当推迟一个月,即十月吃雌蟹、十一月吃雌蟹,此时口感最佳。到年底,母蟹卵巢过熟发黑,口感将会变差。此外,可关注品种,比如我们推广的‘江海1号’,其特点是腿长,弯起时长刺高度超过旁边一排刺。目前雌蟹肚腹已开始崩开,而雄蟹仍紧实,到次年三月会更明显。”
![]()
近4000只“大闸蟹选手”经过统一编号、精确测量、软件分析和专家评审,最终,来自吉水县盘谷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一只622克雄蟹,与上海惠康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选送的一只451克雌蟹,分别荣获第十九届上海海洋大学蟹文化节暨“王宝和”杯全国河蟹大赛“蟹王”与“蟹后”称号。
![]()
据悉,自2010年上海启动中华绒螯蟹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以来,上海河蟹产业格局发生显著变化,形成崇明、松江、宝山、浦东四足鼎立,青浦、金山两翼协同的产业格局,走出一条特色精品化发展道路。今年上海持续高温天数虽破近百年纪录,但上海河蟹产业依托科技创新,在高温年份仍交出了一份“高分答卷”:通过构建“水下森林”与“水下草原”,优化养殖空间并配置池底增氧“新风系统”,有效缓解高温胁迫,同时在养殖后期强化育肥,现在,上海优质大闸蟹已批量上市。
正所谓“好蟹不怕晚”
眼下正是“品蟹黄金期”
广大食客不妨抓紧时机
赶紧大快朵颐吧~
文字 | 王歆瑜
图片 | 王歆瑜
视频 | 杨镏箐
编辑 | 查艺宁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