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5年11月3日,一位86岁老人的离去,让无数知情人潸然泪下,他叫张福安,中国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统总设计师,在他隐姓埋名的60年里,亲手为14亿中国人筑起了守护蓝天的"钢铁长城"。
![]()
烽火童年:目睹空袭立下报国志
1939年,张福安出生在战火纷飞的年代,童年的记忆里,满是敌机轰鸣和防空警报声,据《中国航天人物志》记载,年幼的他曾亲眼目睹日机轰炸造成的惨状,这些经历在他心中埋下从军报国的种子。
![]()
1957年,18岁的张福安以优异成绩考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成为导弹工程系首批学员,当时中国导弹专业刚刚起步,全班只有二十几个学生,教材都是老师手写的油印本,谁也没想到,这个沉默寡言的青年,日后会扛起中国防空的重任。
![]()
临危受命:破解"黑色幽灵"难题
上世纪60年代,美国U-2高空侦察机如入无人之境,频繁闯入中国领空,这种飞机能在两万米高空飞行,当时我国所有战机和高射炮都对其无可奈何,官兵们气得跺脚,却只能眼睁睁看着它扬长而去。
![]()
张福安此时已进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工作,他和同事们用最简陋的设备,在工棚里开始了技术攻关,老同事回忆:"当时没有计算机,他们用算盘和计算尺完成复杂弹道计算,经常通宵达旦。"
![]()
1967年9月8日,红旗-2导弹首次击落U-2,举国欢腾。张福安虽未直接参与这次战斗,但他参与研制的导弹系统终于扬眉吐气,这一刻,他更加坚定"一定要造出中国人自己的防空利器"。
![]()
攻坚岁月:三代系统炼成"国之重器"
改革开放后,已成长为中坚力量的张福安,被任命为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统总设计师,当时西方技术封锁严密,相关领域一片空白。
![]()
最困难时,团队连续三个月吃住在实验室,张福安带着年轻人从基础理论做起,一个个公式推导,一次次试验验证,有次导弹试射失败,他独自在戈壁滩上走了整夜,第二天清晨又红着眼睛继续工作。
![]()
这套系统最终在1990年代末研制成功,2009年国庆阅兵,当"飞龙""飞獴"等新型防空系统驶过天安门时,观礼台上的张福安热泪盈眶,30年奋斗,终使中国建成覆盖远、中、近程的全空域防空体系。
![]()
隐姓埋名:60年甘当"隐形守护者"
由于工作涉密,张福安的名字直到2022年才首次公开,在这之前,连邻居都只知他是"搞科研的",具体做什么从不透露。
![]()
女儿回忆,有年春节全家吃团圆饭,电视里播放防空系统新闻,小孙子兴奋地问"是不是爷爷造的",他只是笑着给孙子夹菜,就连妻子也是在他获奖后,才知道丈夫从事的是如此重要的工作。
![]()
在《导弹人生》传记中,同事这样评价他:"办公室永远亮着长明灯,书架摆满专业书,唯一私人物品是张泛黄的全家福。"
精神传承:留下比导弹更珍贵的财富
晚年住院期间,张福安最牵挂的仍是科研进展,学生来看望时,他总叮嘱:"要把装备做得更智能、更可靠,"医护人员说,他病重时仍坚持阅读专业期刊,用颤抖的手在页边写笔记。
![]()
航天科工集团负责人透露,张福安带出的50多名学生,现都已成为各个项目的总师、副总师,他创建的"传帮带"机制,确保了中国防空事业后继有人。
![]()
更令人动容的是,他生前立下遗嘱,要求后事从简,遗产全部捐给航天助学基金,他说:"我这辈子最欣慰的,不是拿了多少奖,是看到年轻人成长起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