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上周,以色列国防军副总参谋长、退役少将阿米尔・巴拉姆与印度国防部秘书拉杰什・库马尔・辛格正式签署防务合作谅解备忘录。
这份协议的达成,源于辛格率领印度国防部代表团对以色列的低调访问,期间双方不仅完成了第17次防务合作工作组会议,更敲定了多款先进导弹的采购与联合生产计划。
作为以色列国防工业的最大客户,印度在2020年至2024年间吸纳了以色列34%的国防出口份额。此次合作并非偶然,而是两国长期防务伙伴关系的深化。
更是印度推动“自力更生”国防倡议的关键一步。从实战中表现出色的“狂暴”导弹,到即将引进的“空中劳拉”和“破冰者”,印以军工合作正朝着技术转移与本土生产的方向全面推进。
一、防务合作再升级印以签署备忘录敲定核心项目
![]()
此次辛格率团访问以色列,核心任务围绕深化防务合作展开。除了参加第17次印以防务合作工作组会议。
代表团还密集拜访了以色列航空航天工业公司、拉斐尔先进防务系统公司等多家军工巨头。
双方重点商讨了武器装备的联合生产与联合研发事宜,最终签署的谅解备忘录,为后续合作奠定了框架。
根据印度国防消息人士透露,此次访问的核心成果的是达成两项关键协议:采购“空中劳拉”空射版弹道导弹和“破冰者”巡航导弹,同时获得这两款武器在印度本土的生产许可。
这一合作模式精准契合印度的国防战略。莫迪政府推出的“自力更生印度”倡议,以及“印度制造”计划,都旨在提升本土国防工业能力,减少对外武器进口依赖。
通过引进以色列先进技术并实现本土生产,印度既能快速提升装备水平,又能推动国内军工产业升级。
以色列航空航天工业公司在印度早已布局,其去年成立的子公司印度航空航天服务公司,97%的员工为印度籍,总部设在德里并设有多个生产基地。
专门从事航空器维护、技术支持等业务,为此次导弹本土生产提供了现成的产业基础。
二、实战催生采购需求“空中劳拉”导弹成核心目标
![]()
印度对以色列导弹的青睐,很大程度上源于实战中的出色表现。在今年5月份的“辛多尔行动”中,印度与巴基斯坦爆发冲突。
当时印度空军装备在苏-30和米格-29战机上的以色列“狂暴”空对地导弹,展现了极高的打击精度。
但“狂暴”导弹约250公里的射程存在明显短板,这使得搭载它的印度战机在执行任务时,容易受到巴基斯坦装备的中国制防空系统威胁。
寻找一款射程更远、突防能力更强的导弹,成为印度空军的迫切需求。
以色列航空航天工业公司研发的“空中劳拉”空射版弹道导弹,恰好弥补了这一缺口。这款导弹射程达到400公里,远超“狂暴”导弹。
能让印度作战飞机在对手防空圈之外发起攻击,实现“先发制人”的同时,最大限度保障己方战机与飞行员安全。
“空中劳拉”的优势不止于射程。它重1600公斤,采用超音速飞行模式,配备抗干扰卫星导航系统,核心特点是“发射后不管”——一旦发射,无需飞行员或战机进行后续引导。大幅提升了作战灵活性。
该导弹可搭载多种战斗部,既能打击暴露于地表、防护薄弱的软目标,也能精准摧毁加固掩体。更关键的是。
它具备10米以内的圆概率偏差精度,这意味着印度将具备打击巴基斯坦境内任何军事基地的能力。
三、双弹齐发300公里级“破冰者”补齐作战短板
![]()
除了“空中劳拉”,印度此次还锁定了拉斐尔先进防务系统公司的“破冰者”巡航导弹。这款导弹的加入,将与“空中劳拉”形成互补,丰富印度的远程打击手段。
“破冰者”巡航导弹设计定位清晰,主要用于打击300公里范围内的陆地和海上目标。它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
即便在复杂气象条件下也能正常执行任务,同时可在强电子战环境中有效运作,抗干扰能力突出。
在制导技术上,“破冰者”采用红外成像导航与制导系统,并融入人工智能技术。这一组合让导弹具备自动识别并锁定目标的能力,大幅提升了打击精度和战场适应性,能够应对多样化的作战场景。
两款导弹的搭配形成了合理的射程梯度:“空中劳拉”400公里的超远射程负责远程精准打击,“破冰者”300公里的射程则聚焦中远程目标,覆盖了从近到远的各类作战需求。
对于印度而言,引进这两款导弹并实现本土生产,不仅能快速提升军队装备水平,更能通过技术转移,带动国内军工企业在导弹设计、制造、制导系统等领域的技术进步。
四、34%出口占比奠定基础印以军工合作有深厚积淀
印以此次大规模防务合作,建立在长期稳固的伙伴关系之上。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的数据。
2020年至2024年间,印度占以色列全部国防出口的34%,是其当之无愧的最大客户。
这种紧密的合作关系并非一蹴而就。以色列航空航天工业公司在印度拥有丰富的运营经验,除了导弹业务,其旗下的印度航空航天服务公司更是深度参与印度国防产业。
这家成立于去年的子公司,是以色列航空航天工业公司与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合作的重要载体,专注于为印度军队提供武器装备的联合开发与生产支持。
![]()
目前,印度航空航天服务公司拥有50名员工,其中97%为印度籍,在国内设有多个生产基地,全面融入“印度制造”计划。
与此同时,以色列航空航天工业公司还与多家印度本土企业保持持续合作,形成了成熟的合作生态。
从战略层面看,以色列拥有先进的军工技术和丰富的实战经验,而印度则具备庞大的市场需求和强烈的技术引进意愿,双方形成了完美的互补。
印度通过引进以色列技术,加速“自力更生”国防倡议落地;以色列则借助印度市场,扩大军工出口规模,实现互利共赢。
这种合作模式已经经过实践检验。此前两国联合开发的“巴拉克-8”防空导弹系统,就成功实现了技术共享与联合生产。
此次两款导弹的合作,正是这一模式的延续与升级。随着本土生产的推进,印度国防工业的自主化水平将进一步提升,而印以两国防务合作也将进入更深层次的新阶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