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每日幸运签#
11 月 10 日,澳大利亚居民安迪・麦克唐纳,在玛格丽特河冲浪时遭遇大白鲨攻击,最终成功逃脱。这一事件经澳大利亚广播公司电视台报道后引发关注,电视台网站还发布了麦克唐纳与鲨鱼搏斗的画面,以及被鲨鱼咬下的直径约 35-38 厘米半圆形冲浪板碎片照片。
当时,大白鲨突然扑向麦克唐纳,咬住冲浪板后开始向水中拖拽。麦克唐纳回忆:“我直直地倒在了鲨鱼身上,然后就开始打它。它把我、冲浪板和帆一起拖入水中。我想:一切都完了。” 危急时刻,他的冲浪伙伴尼尔・马蒂森及时赶来援助,此时麦克唐纳已从水下游出,两人随后一同游了 300 米抵达岸边。
麦克唐纳没看清鲨鱼全貌,冲浪板已被送往鉴定部门,以确定鲨鱼种类和大小,当地居民推测这是一条 3 至 3.5 米长的年幼大白鲨。令人意外的是,自年初以来,这已是麦克唐纳第十八次遇到鲨鱼。
![]()
玛格丽特河区域本就是澳大利亚鲨鱼活动较频繁的地带。当地海洋生态保护较好,鱼类资源丰富,吸引鲨鱼在此栖息觅食。每年 11 月前后,该区域水温适宜,加上冲浪季到来,人类活动与鲨鱼活动范围重叠增加,相遇概率随之上升。此外,近年来澳大利亚对鲨鱼的保护力度加大,鲨鱼数量有所恢复,也使得相关遭遇事件时有发生。
有网友惊叹麦克唐纳的幸运与勇敢:“十八次遇到鲨鱼还敢冲浪,这次能逃脱太不容易了,换成我早就有心理阴影了。” 也有网友关注安全问题:“该区域是不是该加强鲨鱼预警,给冲浪者多些安全保障?” 还有网友感慨生态变化:“鲨鱼数量多了说明生态好,但人与鲨鱼如何和平共处确实是个问题。”
大白鲨作为顶级掠食者,攻击人类多为误判,通常不会主动将人类作为猎物。此次麦克唐纳遭遇的年幼大白鲨,可能因捕猎经验不足,误将冲浪板当作猎物。在鲨鱼活动频繁区域,冲浪者可结伴而行,尽量避免在清晨、傍晚等鲨鱼活跃时段出海,同时关注当地海洋部门发布的鲨鱼预警信息。此外,安装鲨鱼屏障、使用声呐预警设备等,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遭遇风险。
这次事件不仅让人们看到了人与自然相遇时的惊险瞬间,更引发了对人与海洋生物共处的思考。随着生态环境改善,野生动物活动范围扩大,如何在保护生态的同时保障人类安全,成为需要共同面对的课题。麦克唐纳的经历也提醒大家,在亲近自然时,既要保持敬畏之心,也要做好安全防范,唯有科学应对,才能更好地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