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体验卡”余额不足
气温又火速回升
25-30℃的温暖环境+适宜湿度
恰好成了蚊子繁殖的“黄金温床”!
温度波动不仅加速蚊虫幼虫发育,还会增加蚊子叮咬频率,让疾病传播风险陡增,防控工作丝毫不能松懈。
为什么回暖后,蚊子反而更“嚣张”?
蚊子的繁殖和活跃度全靠温度“调控”:18-25℃时幼虫发育最快,25-30℃时叮咬率显著上升,而近期气温反复刚好契合这种“适宜条件”。
更要注意的是,温度波动可能让蚊虫携带病原体的能力增强,再加上积水容器、花盆托盘、废旧轮胎等隐蔽孳生地容易被忽视,蚊子数量会快速反弹,给疾病传播留下可乘之机。
个人防护“四件套”,守住健康第一道关
1.穿戴防护:外出优先穿浅色长袖长裤,减少皮肤暴露,让蚊子“无从下口”。
2.科学驱蚊:在皮肤暴露处涂抹正规驱蚊剂,室内可使用电蚊拍、蚊香(婴幼儿及过敏人群需谨慎选择)。
3. 环境阻隔:安装完好的纱窗、纱门,睡觉时使用蚊帐,不给蚊子“入侵”机会。
4. 警惕高危场景:避免在清晨、傍晚等蚊子活跃时段,长时间停留于花坛、草丛、积水周边等蚊虫密集区域。
家庭灭蚊“关键招”:清积水=断蚊源
![]()
蚊子幼虫必须在积水中发育,及时清理家中及周边积水,能从根源减少蚊虫滋生。
翻盆倒罐:彻底清除房前屋后、阳台、天台的所有闲置容器、废弃杂物,暂时不用的瓶瓶罐罐扣过来。
清理积水:定期清理家中花盆托盘、饮水机水盘、空调滴水托盘和地漏里的积水。
管理水生植物:家养水生植物应每3-5天换1次水,并彻底清洗植物根部,或者在水体中放养食蚊鱼、沙粒等。
疏通阳台排水口、屋顶沟渠,确保雨水顺利排出,不形成滞留积水; 对于无法清理的积水(如景观池),可投放正规灭蚊幼虫药剂。
这些信号要警惕,及时就医别拖延
![]()
如果被蚊子叮咬后,出现发热、皮疹、关节或肌肉疼痛、乏力等症状,尤其是近期去过蚊媒病高发区域的市民,一定要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相关旅居史和叮咬情况,避免延误治疗。
![]()
潮安区融媒体中心
本期编辑:蔡晓琳
执行编辑:王晓丹
编 审:刘俊雄
来 源:潮州疾控、广东卫生信息、湛江发布等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