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餐饮商户推出“小份菜”。
![]()
“光盘行动”宣传标语。
□文/摄 本报记者 刘瑞
践行餐桌新“食”尚,共享文明好“食”光。近日,哈尔滨市“文明餐桌”主题示范活动举行。活动通过发布公约、科普宣讲、行业倡议等多种形式,全面提升“文明餐桌”行动的公众知晓度与社会参与度。如今在哈尔滨,从街头地摊到高端餐馆,从家庭餐桌到校园食堂,“珍惜粮食、拒绝浪费”的文明理念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市民观念的悄然转变、商户的创新实践与部门的政策引导形成合力,让“文明餐桌”成为冰城动人的烟火底色。
市民观念 从“讲排场”到“重节约”
“以前家庭聚餐总爱多点几个菜撑场面,现在全家人达成共识,吃多少点多少,打包不丢人。”在道外区一家铁锅炖餐厅就餐的市民郭女士熟练地将剩余菜肴分门别类打包。在哈尔滨,这样的场景已成为日常。随着“文明餐桌”行动的持续推进,市民的就餐行为正在悄然转变,文明素养在点滴细节中不断提升。
这种转变首先体现在外出就餐的细节中。近日,在中央大街一家东北菜馆内,市民任先生点餐时主动询问服务员菜品分量,并在用餐后将剩余的菜品打包带走。店主孙女士经营该餐馆已有20余年,亲眼见证了市民就餐风气的转变:“以前剩菜满桌很常见,现在就餐者都会主动要求将剩菜打包。很多客人还会在餐后主动清理垃圾,每天的垃圾量比以前少了近一半。”
家庭餐桌的变化同样显著。在道里菜市场,市民赵阿姨的采购习惯已从“囤积特价菜”变为“按需购买”。更值得关注的是,“节约教育”正融入家庭生活,许多家长带孩子就餐时都是按需点餐,用实际行动传递“一粥一饭来之不易”的道理,让勤俭节约的理念代代相传。
公筷公勺的普及成为文明餐桌的重要标志。近日,在南岗区西大直街一家火锅店内,市民李女士主动将公筷摆到长辈面前。相关数据显示,冰城市民对公筷公勺的知晓率已超过95%。这种健康就餐习惯的养成,不仅源于餐饮场所的主动提供,更来自市民健康理念的普遍提升。
商户创新 从“被动响应”到“主动引领”
面对消费者观念的转变,哈市餐饮商户不再满足于被动执行“光盘”要求,而是主动探索创新举措,将节约理念融入经营全流程,小份菜的推广、服务的精细化以及流程的优化,成为商户参与“文明餐桌”建设的亮点。
在中央大街一家俄式餐馆,针对游客想多尝试特色菜的需求,商家将俄式西餐设计成“小而精”的分量,既满足了多样化需求,又避免了浪费。在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多家老字号餐饮企业试点推广“小盘菜”,让消费者以实惠价格品尝更多美食。
近日,哈市一家老字号餐馆的外卖小饭堂推出了10余种一人餐小份菜,单价均不超过20元,杀猪菜、蒜泥血肠等特色菜品深受南方游客青睐。更具巧思的是,部分餐馆将雪衣豆沙等传统菜改为“按个起点”,小份菜单价仅10元~12元,让消费者实现“少点多样”。这种变革并非简单减量,而是涉及菜单重印、后厨流程调整等系统性改造,彰显了商户的诚意。
服务精细化让节约理念更具温度。在哈市一家网红餐馆,“掐点候餐”成为标配。比如顾客可赶在餐馆营业高峰前提前到店取号,商家记录顾客电话,预估空位时间后提前联系顾客,缓解了集中就餐高峰。许多餐饮商户还推出暖心举措:道里区某家饺子馆提供饭后薄荷糖,一些熟食店附赠一次性手套,中央大街附近很多餐馆还在等位区准备热水、小食品甚至老人用的靠垫。
外卖平台的参与也让节约场景延伸至线上。某外卖平台在下单页面设置“适量点餐”提示,在外卖箱张贴“制止餐饮浪费”标语,还为商家提供印有“简约适度 文明点餐”的食品封签,形成了线上线下联动的节约闭环。据相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市已有超过数万家餐饮单位积极参与到“光盘行动”“文明餐桌”的创建中,行业自律与规范经营同步推进。
多方共治 从“倡议引导”到“制度保障”
“您好,麻烦出示一下小份菜推广台账,我们重点检查提示标识设置和从业人员培训情况。”近日,在平房区一家火锅店,哈市市场监管局与市商务局的联合检查组正在开展现场指导。作为“文明餐桌”行动的推动者与监管者,哈市多部门协同发力,着力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长效治理体系。
政策体系的完善为文明餐桌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哈市市场监管局制发《哈尔滨市餐饮服务经营者制止餐饮浪费实施指南(试行)》,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贯穿餐饮服务全过程。2025年9月,哈尔滨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发布《哈尔滨市“文明餐桌”公约》,为市民和餐饮单位提供行为指引。
精准指导强化日常监管。今年,哈市市场监管局通过开展制止餐饮浪费专项行动,重点查处诱导消费者过量点餐、生产经营过程中造成严重浪费等行为,同时,还在全市范围内启动“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通过后厨直播等方式,引导餐饮单位规范操作、减少浪费,压紧压实了餐饮单位的节约责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