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现在还是批量生产简笔画漫剧,你没有一点机会,一丁点机会都没有了。”近日于深圳举办的 AI 漫剧技术应用大会上,剧头文化创始人唐朝的观点引发了在场从业者的共鸣。然而,他紧接着指出的另一个现状,更深刻地揭示了这场产业变革的本质:“沙雕漫剧的产量还是属于严重的供给不足。”
![]()
这种“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景象,正是当前 AI 漫剧市场的真实写照。一方面,低质产能迅速出清;另一方面,优质产能缺口巨大。据与会嘉宾进击短剧的帅总透露,AI 漫剧的产能正在指数级攀升,“ 8 月份的时候,一个月整个漫剧上线 150 部。现在(11月)已经干到一天 200 部,一个月 6000 部。”即便如此,面对一天“ 3-4 个亿”的流量池,这位资深从业者依然认为“从业者不多”,机会窗口依然存在。
市场的狂热有最直观的体现,头部平台方的动作是最佳风向标。进击短剧的帅总在分享中透露了一个关键信息:“就在两天前,红果低调上线了推出了一款免费的漫剧独立 APP ……”巨头的正式入局,预示着赛道基础设施的完善和用户规模的又一次跃升。显然,AI 漫剧不是小众实验,它的核心议题已从“能不能做”转向“怎么做大做强”。
短剧行业需求的爆炸式增长,正在倒逼产业链各环节进行一场效率革命。从“流量红利”转向“模式红利”,成为与会者的共识。唐朝在主题演讲中,将 AI 漫剧的发展清晰地划分为四个时代:1.0 野蛮生长期、2.0 资本混战期、3.0 精品剧时代和 4.0 IP 时代。他指出,当前我们正处在1.0时代的末期,即将迈向 2.0 时代。这意味着,依靠单一爆款的机会主义将让位于体系化、工业化和 IP 化的长期竞争。
![]()
“在这个行业早期的时候,你只要有一部作品出圈,你就是这行业最牛的人。”唐朝说,“一部作品就够了,这个特征只有在行业早期的时候才会有。”显然,AI 漫剧的舞台已经搭好,序曲即将结束。 当流量红利见顶,模式红利开启,如何构建可持续的内容与商业闭环,将是所有入局者接下来必须回答的核心命题。
01.
新玩家疯狂涌入,AI漫剧仍处“黄金窗口期”
AI 漫剧的惊人增速与持续降低的技术门槛,正在吸引一场跨行业的“大迁徙”,参与者图谱已从早期的技术极客团队,迅速扩展至网文平台、传统影视巨头、游戏公司、短视频 MCN 乃至跨境电商等各类主体,呈现处“全民创客”的活跃生态。玩家之多元,远超此前的真人短剧。
![]()
这一趋势在大会的分享中得到了充分的印证。网文平台正积极构建从 IP 到内容的生态闭环,如红果已推出独立的漫剧 APP ;传统影业也在全面拥抱变革,博纳影业的赵鹏宣布其自研 AI 生成工具“博卡 AI ”即将上线,并推进AI原生电影的立项。与此同时,拥有强大视觉资产与IP运营经验的团队,如香港游戏产业协会施仁毅会长所代表的群体,正将其核心优势平移到 AI 漫剧领域。
内容生产端的转型速度更为惊人。金墨文化 CEO 清浅的团队在 2-3 个月内搭建起月产 20-30 部动态漫剧本的产能;据短剧内行人颜敏观察,高达 90% 的原真人短剧制作公司已开始自建 AI 团队。
![]()
更具革命性的是,AI 工具正在催生“一人剧组”模式。MovieFlow 梁巍描述:一个普通上班族利用地铁通勤时间,40 分钟即可创作三集短剧。巨日禄AI的杰夫提到,有东北创作者利用业余时间制作《灌篮高手》AI 番外篇,数据表现亮眼。个体创作者凭借 AI 工具实现“一人成军”,正成为不可忽视的生产力军。
尽管参与者产能激增,但优质内容的供给依然追赶不上平台流量的狂奔。当下的竞争,已不再是简单的技术比拼,而是对内容敏感度、生产组织效率和商业化思维的全面考验。只要内容达标,就有流量;只要能跑通模型,就能赚钱。对于新老玩家而言,红利仍在,但留给试错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02.
构建“AI爆款流水线”,数据驱动是破局核心
国内短剧靠“情绪钩子+快节奏”打天下,AI 漫剧则在此基础上叠加了产品化思维与数据闭环。正如唐朝老师在现场直言:“ AI 漫剧不是拍出来的,是‘测’出来的。” 这揭示了新业态的核心方法论——将内容创作从艺术导向转变为数据驱动的工业化生产。
◎ 第一步:小步快跑,敏捷试错
与传统影视的重资产模式截然不同,成功的 AI 漫剧团队应该采用“轻资产、快速迭代”的策略。以制作成本仅 1-2 万元的沙雕漫为例,团队会在 3 天内完成制作,立即投入 5000 元进行投流测试,紧密监控 7 日 ROI 数据。决策逻辑极其清晰:若完播率> 45% 、付费转化率> 3% ,则判定为潜力模型,立即追加投资开发系列剧;若数据不达标,则果断放弃,转向下一项目。这种机制确保失败成本最小化,成功概率系统化提升。
“行业的竞争逻辑已经改变,以前拼的是创意灵感,现在拼的是迭代速度。谁的数据反馈循环更快,谁就能持续领先。”
![]()
◎ 第二步:提炼模型,复用成功元素
爆款并非偶然,其背后是可解构、可复用的数据模型。通过深度分析爆款,提炼出叙事钩子、视觉配方、互动设计等关键要素:这些经过数据验证的“成功元素”被迅速固化为可配置的“内容模板”,直接应用于下一批剧集的开发中,显著提高了爆款的命中率。
◎ 第三步:规模化复制,建立内容工厂
一旦成功模型得到验证,头部团队立即转向规模化复制。在此阶段,AI 的作用从辅助变为核心生产力。团队不再完全依赖单个编剧的灵感,而是利用 AI 工具批量生成剧本初稿和分镜。“巨日禄AI”作为短剧生产的一站式工具,在多家漫剧平台 TOP 榜单上,三分之一的作品背后都有它的身影。中文在线通过自研 AI 工具链,将传统 11 个制作环节压缩至 5 步,成本降低 60% ,制作周期缩短 50%-70% 。
人工团队的角色则转变为“内容质检员”和“情绪放大器”,专注于对 AI 产出进行“情绪校准”和“爆点强化”,确保内容始终精准命中用户爽点。一支典型的 AI 漫剧团队只需 3-6 人,不再需要昂贵的演员、场地、摄影设备。
这条由数据驱动的“ AI 爆款流水线”,正重新定义着内容产业的生产法则,将创意的不确定性,纳入可控、可量化的工业化体系之中。
03.
内容升级+IP运营,才是长效增长的护城河
当前 AI 漫剧市场仍以简单直接的“爽文搬运”为主流,同质化竞争激烈。然而,用户的审美正在迅速进化,单纯依靠强刺激和快节奏的“爽感”已经很难维持长期吸引力。要实现长效增长,必须构建坚固的护城河,其核心就在于两大支柱:持续的内容升级与精细化的 IP 运营。
梁巍观察到明显趋势:“纯沙雕”内容流量容易见顶,而“有情感内核的轻奇幻”正在崛起。这揭示了一个深层规律:用户从未满足于浅层刺激,他们渴望在快节奏叙事中获得情感共鸣与精神满足。如果说内容升级是吸引用户的基石,那么精细化的 IP 运营则是延长生命周期、实现价值最大化的关键。AI 漫剧在这方面相比真人短剧具有天然优势。根据广大大数据显示,优质 AI 漫剧素材在 TikTok 上的平均估值已达 150 万,点赞量超过 3 万的爆款内容并不罕见。更重要的是,AI 漫剧的生命周期显著长于真人短剧,具备强大的“长尾运营”能力——这正是未来竞争的核心优势。
![]()
也就是说,一部动态漫可被系统化拆解为多个变现环节:前 3 集免费发布用于引流;中间 5 集通过应用内购买( IAP )解锁观看;结局则设置彩蛋,引导用户关注续作;此外,还能衍生出表情包、壁纸、语音包等内容,实现二次乃至多次变现。这种模式的价值天花板,正是漫威与迪士尼所展示的 IP 生态帝国。
在 AI 漫剧的下半场,单纯追求流量红利的时代正在过去。“长尾运营”能力,能将单一作品的价值最大化,是未来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04.
狂奔之后 价值取胜
AI 漫剧的产能狂奔,清晰地勾勒出一条从技术破壁到内容为王、从流量争夺到模式竞争的演进轨迹。当赛道变得拥挤,简单的“爽文”搬运和同质化内卷已难以维系增长。产能的“量变”只是序章,驱动行业穿越周期、实现“质变”的核心引擎,正在于两大关键能力的构建:
一方面,是数据驱动的工业化体系。它将创意生产从“艺术灵感”转变为“可量化、可复制、可优化”的科学流程,通过快速试错、模型提炼与规模化复制,极大地提高了爆款的命中率与生产效率。
另一方面,是内容升级与 IP 运营的深度。用户审美在快速进化,唯有注入情感内核、提升内容品质,并围绕成功作品构建长线的 IP 价值挖掘与变现体系,才能摆脱“爆款即巅峰”的昙花一现,建立起真正的竞争壁垒。
序幕已然落下,正剧即将开场。AI 漫剧的竞争,正从“工具应用”的浅水区,迈向“体系效率”与“价值创造”的深水区。需求的“黑洞”仍在持续吞噬着一切粗放的产能,它既是挑战,也是筛选器。对于所有入局者而言,答案不再局限于“生产更多”,而在于如何“创造更优的价值”。唯有构建起可持续的内容与商业闭环,才能在黑洞的巨大引力中站稳脚跟,从被吞噬的“物质”,转变为掌控引力的“中心”。
在这场服务器嗡鸣的内容寒武纪大爆发中,每个参与者都看到了不同的终局:
◎ 平台争夺流量新入口
◎ 版权方挖掘 IP 新价值
◎ 创作者寻找内容新蓝海
用户只享受多巴胺飙升的快感
唯一确定的是:AI 不会取代创作者,但会取代不用 AI 的创作者。
正如大会结尾:“现在入场,你还有机会成为规则制定者;再晚半年,可能就只剩执行者了。”
而你,准备好成为这场无限游戏的造物主了吗?
短剧内行人备用号 ↓↓↓
合作 | 读者群 | 应聘
欢迎添加微信 1734608
短剧内行人诚招记者、实习生、兼职若干名,要求对影视、网生、微短剧和泛娱乐领域产业报道有态度、有热情、有文笔,善于观察和思考。有媒体经验者优先,财经和新闻相关专业优先。
简历或作品请投递至邮箱:
mike.yan@playletpost.com
✉️ 邮件标题「姓名+岗位名称」(请随简历附上项目/作品或相关链接)
欢迎大家关注我们视频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