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1年,在结束了54年的囚禁生涯之后,已经90多岁的张学良带着家人远渡重洋到了美国,他知道属于自己的生命时间已经不多了,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还有很多未完成的愿望。
54年的囚禁生涯即使对于像张学良这样的百岁老人来说,占据了他人生的绝大部分,如今再度回首往事,张学良30岁左右意气风发的模样早已变得模糊。
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上,张学良的风评一直呈现着两极分化,有人说他是民族英雄,也有人说他是国家罪人,很多人更拿他重获自由后不回大陆作为例子。
其实在张学良到美国生活后,邓小平同志曾派人到美国邀请他回国,面对大陆各界人士的期盼,张学良并没有当下作出决定,反而是提出了三个条件。
那么张学良究竟提出了哪三个条件,在这三个条件的背后又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西安事变的发生
![]()
张学良的一生,与两件事可以说完全脱不了关系,一件是“九一八事变”,一件是“西安事变”。
曾几何时,“少帅”的名声在东北是响当当的称号,父亲张作霖是名副其实的东北王,那时的奉天城可以说有着全国最精锐的部队——奉军,郭松龄、杨宇霆、姜登选、韩麟春、邹作华等人哪个不是名极一时的响当当的人物。
从直奉大战的败中取胜到东北军入关,百姓虽然对张作霖这样的旧式军阀不满,但接受着新式教育,有着自己思想的张学良成为了百姓眼中的新寄托。
![]()
和自己的父亲不同,张学良反感那种封建落后的执政思想,尤其对父亲打压迫害进步分子,张学良也是十分气愤。
在彻底掌握东北军政权之后,张学良作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决定——易帜。
很多人说张学良窝囊,甘愿在东北军实力最雄厚的时候给蒋介石打副手,也有人说他一心为国,不愿意国家武装力量自我消耗,知晓民族大义。
可从实际结果来看,张学良还是被蒋介石忽悠上了贼船,易帜统一之后,蒋介石的本性开始暴露,先是让张学良围剿共产党,美其名曰“攘外必先安内”,在日本人蓄意制造摩擦,已经率兵攻打进东北地区时,蒋介石言辞命令张学良不予抵抗,最终造成东北地区沦陷。
张学良成为了千夫所指的对象,而他却躲在背后为了平息民众愤怒,把张学良送到国外暂避风头,种种做法也寒透了张学良的一腔热血和报国之志。
![]()
再度回国之后,张学良对蒋介石还抱有着最后一丝幻想,可这位国民党领袖,还是把枪口对准红军,给张学良任命的“剿总”副总司令更像是再一次替他承担骂名的名号。
对于彼时的张学良来说,他的内心是痛苦的更是煎熬的,从骨子里讲他虽然有些花花肠子,但是绝对不是一个卖国贼。
而且东北,这个和自己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地方又是因为自己的决策失误而导致沦陷的,这个事实无论到何时都更改不了,这才促使着他联手杨虎城一同发动“西安事变”。
兵谏之后,蒋介石看到了何应钦、李宗仁等人希望取他而代之的狼子野心,面对声势浩大的社会各界声讨,也面对各个党派之间的压力,蒋介石妥协了,这也直接的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
如果不是这场兵谏,日本人被彻底赶出中国要推迟到多久恐怕还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不过在这背后张学良付出了最惨重的代价,那就是彻底失去了自由身。
吕正操和张学良
![]()
张学良被蒋介石在台湾囚禁了54年之久,在这期间,宋子文等人都多次为他求情,张学良为了抗日也是委曲求全向蒋介石示好,但是蒋介石是一个睚眦必报的人,他始终不能忘记1936年的那个冬天,就这样一直到了1991年,已经90岁的张学良才再度获得自由。
邓小平同志知道张学良被释放后远赴美国,中央领导集体商议后确定让吕正操前去美国劝说张学良重回大陆。
![]()
这吕正操可不是一般人,早在1922年,17岁的他就加入东北军,在张学良的卫队旅当兵。
吕正操文化水平比较高,平常举止大方得体,很快得到张学良的赏识,在张学良的引荐下,吕正操前往讲武堂进行学习并顺利毕业,至此两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更进一步。
有一段时间吕正操不满东北内部的争权夺利要求退出东北军,张学良爱惜他是个人才不忍埋没,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后吕正操这才重回东北军。
不过那个时候东北军也受蒋介石的管控,尤其“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的名声跌至谷底,吕正操心里自然十分难过,直到1936年西安事变之后,吕正操负责协助张学良和我党代表团的警卫联络工作,最后兵谏的和平解决也促成了国共两党的合作。
![]()
后来张学良执意要送蒋介石回南京,东北军群龙无首后遭到蒋介石的报复,为了上前线抗战,吕正操加入了共产党,张学良得知消息后,还委托张学思秘密和吕正操取得联系,告诉他要坚持下去,绝对不能信任蒋介石。
时过境迁,吕正操再度和张学良见面竟然从当时一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其实中央领导考虑过由谁去美国迎接张学良,像郭维城、万毅等人也在考虑范围内。
在最后敲定了吕正操前往美国之外,中央领导也拿出了绝对的诚意,为张学良举办91岁生日寿宴,纪念“九一八事变”60周年,修缮大帅府和大帅陵,邓颖超还以个人名义写了一封信给委托吕正操带给张学良。
5月23日这一天,准备就绪的吕正操怀着激动忐忑的心情从北京出发,像当时报名参军的心情那般,带着中央领导和老百姓们的期盼前往美国会见老上级张学良。
三个条件
![]()
5月底在美国的张学良见到了阔别54年的老部下,吕正操小跑过去:“少帅,您身体还好吗,这么久不见了。”
张学良也是感慨万分,两个人聊到了50多年前的事,张学良提起:“你怎么后来找到周恩来一同干革命去了。”
吕正操滔滔不绝讲个不停,张学良的思绪也好似回到了多年前的日子,由于第一次见面还有很多媒体和其他人在,吕正操并没有着急谈起请张学良回国的事情。
![]()
隔天下午,吕正操又秘密会见了张学良,这次会面是在极度保密的情况下进行的,吕正操委婉的说出中央的求情,并把邓颖超女士的信带给他看。
张学良看完后陷入了沉思:“我个人是希望回到大陆的,但是现在我一动,势必要牵扯大陆和台湾的高层,我不想因为我个人的事情影响两岸关系,你替我给邓大姐和中央领导们带个问候吧。”
吕正操和闫明光提出让张学良可以回国治疗眼疾,张学良便提出了三个条件:“我要是回大陆,你们要答应我三个要求,不要搞欢迎仪式,不要安排记者采访,不要搞恭维吹捧我的那一套。”
吕正操一听张学良这么说,便知道张学良对重回大陆这件事情不排斥,后来张学良还到中国大使馆做客,当谈及两岸关系时,张学良也公开反对台独势力。
结束会面后,吕正操回到大陆向上级汇报后,便开始为张学良回国做准备。
![]()
1992年8月,张学良回国之事正式提上日程,在一位东北军后裔美籍华人的组织下,张学良计划先从台湾乘机到香港,再转机直达东北,但张学良在登机前一天突然发烧,为了稳妥考虑,返乡计划只能暂且后延。
等到身体好转后,张学良计划10月回国,可没想到日本明仁天皇也计划10月访问中国,张学良不愿意再和日本人产生任何联系,尤其想到多年前在皇姑屯遭暗算的父亲,张学良又一次延后了回东北的时间。
![]()
1993年,蒋纬国在和张学良商议后共同制定了一个详细严密的重回大陆计划,但是一切准备就绪后,先是蒋纬国突发心脏病入院,再后来是赵一荻女士骨质疏松住院,现实仿佛在和张学良开着一个巨大的玩笑。
在此之后张学良的身体状况一年不如一年,出于安全因素考虑,回归大陆的事情就被暂时搁置,再加上台湾当局政治动荡,张学良最后也没有等到重回故土的那一天。
结语:
![]()
张学良的一生可谓令人尊重也令人唏嘘,“尔曹身与名俱裂,不废江河万古流”或许算是他一生最为真实最恰当的写照。
人的一生总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选择和改变,张学良也以自身自由为代价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发展趋势,从联合国共抗日的角度来看,他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更是让人备受尊敬的东北“少帅”。
史料来源:[1]周利成:西安事变后的张学良[J].中国档案,2016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