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1月10日,汉堡王中国官宣出售83%控股权,资产管理机构CPE源峰砸3.5亿美元接手,母公司RBI只留17%股份,还签了20年独家品牌开发权。
更让人唏嘘的是,这笔交易前汉堡王门店已悄悄缩水。
三季度末只剩1271家,比二季度少了96家,曾经叫板肯德基、麦当劳的快餐巨头,终究还是交出了中国市场的主导权。
可别以为只有汉堡王在跑路,外资工厂迁移的脚步早就停不下来了。
三星把封测工厂搬到越南,苹果在印度大规模扩产iPhone,戴尔供应商把电脑产能转移到东南亚,就连耐克都计划2026年把中国产能从16%砍到10%以下,转头加码越南、柬埔寨。
苏州网友拍的视频里,曾经热闹的外资厂房人去楼空,只剩下空荡荡的员工餐厅和崭新的设备,而这些工厂里的打工人,要么被迫转岗,要么只能重新找工作。
最戳普通人痛点的,还有那瓶喝了20年的可口可乐。
以前不管物价怎么涨,3元一瓶的可乐始终是平价快乐水,哪怕容量悄悄瘦身,价格也硬扛不涨。
![]()
外资变动的消息一出来,评论区直接分成两大阵营,吵得不可开交,每句话都戳中现实痛点。
支持方觉得早该如此,汉堡王是被本土资本接手,又不是关门大吉,3.5亿美元注资还要扩到4000家门店,这明明是好事。
肯德基也没跑,三季度还净增536家门店,总数都12640家了,只能说不行的外资被淘汰,优质的还在加码,还有人反驳,资本逐利而已,东南亚工资低、关税优惠,外资搬走很正常,不能怪市场环境。
反对方的愤怒却更真实,打工人和消费者的吐槽扎心又无奈,正常?我爸在苏州日企干了20年,工厂迁去越南后他就失业了,快50岁的人怎么找工作?
别吹本土接手,汉堡王换老板后,员工福利砍了一半,以前的带薪年假都没了。
消费者的不满更直接:没有可口可乐压价,国产饮料早就上天了!以前3元能买可乐,现在国产汽水动辄5到8元,还说自己是高端。
有人精准吐槽,优衣库没来之前,国产衣服卖得非常贵;可乐不扛价了,国产饮料就涨价,这不是明摆着欺负人吗?
争议的核心从来不是外资该不该走,而是外资走了之后,谁来替普通人兜底。
有网友灵魂拷问:
外资工厂搬走,本土企业怎么不招人?说好的产业升级,怎么只看到物价升级,没看到就业升级?
![]()
20年来,可口可乐宁愿减容量也不涨价,背后是它和百事可乐的制衡,更是对国产饮料的价格约束。
外资工厂虽然工资不算顶尖,但福利相对完善,带薪年假、五险一金基本有保障,而有些本土中小企业,不仅工资压得低,还经常加班没加班费。
现在外资工厂搬到东南亚,带走的不仅是生产线,还有大量稳定岗位,可本土企业并没有补上这个缺口。
就像网友说的,不是我们离不开外资,是我们需要更多能提供稳定工作、合理价格的企业,不管是外资还是本土。
说到底,网友愤怒的从来不是外资撤离,而是撤离后留下的空白没人填补,焦虑的也不是市场变化,而是变化中普通人的权益没被重视。
如果本土企业能扛起责任,提供更多好岗位、合理定价,谁还会留恋外资?
可现实是,没有了可口可乐的3元定价,饮料就涨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