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刚叫停301调查,就在美国内部引发轩然大波。原本是为了缓解贸易紧张的一步,却被美官员骂成“对华投降”。那么,特朗普此举为何遭到国内反对?美国政界在对华问题上,真的宁愿内耗也不肯面对现实吗?
当地时间11月9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暂停针对中国海事、物流和造船业的301调查措施,期限为一年。这意味着美国此前对中国船舶加征的港口费被正式叫停。此举原本是中美吉隆坡经贸磋商成果的一部分,中方同步暂停了对美国船舶征收特别港务费的反制措施,双方暂时“停火”,为的是给后续谈判留出空间。按理说,这样的安排有助于双方缓和氛围,也符合全球航运业的共同利益。然而,美国国内的反应截然相反。
![]()
以民主党籍议员克里希纳莫西和加拉门迪为代表的“中国委员会”成员,公开指责特朗普此举“削弱了美国的战略决心”,认为暂停港口费是对中国让步,甚至称这是“拖延美国重建造船业的关键错误”。一些工会组织也跟着瞎起哄,声称这会让中方“误判美国软弱”。美国前海军战略顾问斯泰尔斯甚至发文批评,认为这一决定是美国在向中国“投降”。
这些声音听上去都是在维护美国利益,实质上却反映出美国政治的结构性矛盾,他们既想维持全球霸权,又无法承担贸易战带来的成本。而当特朗普在现实面前选择妥协时,这些人就急于把退一步炒作成“输给中国”,好让自己在政治上显得更加强硬,却全然忘记了被中方反制所带来的后果。
自10月美国无端对中国船舶征收港口费以来,全球航运秩序几乎被撕裂。中国的反制措施迅速生效,美方船舶在亚洲港口成本大增,供应链被延误,很多物流企业怨声载道。更严重的是,美国的港口费政策,直接冲击了美国自身的制造业和出口商。
多家航运公司警告说,美国的政策是在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结果都是消费者承担更高的运输成本,通胀压力进一步上升。这场短短一个月的摩擦,让特朗普团队终于意识到,继续僵持不仅打不疼中国,反而会先把美国的供应链拖垮。于是才有了这次暂停301调查的决定。
![]()
不过,美国国内的政治生态,注定让任何理性选择都难以有效推行。特朗普需要在现实与选票之间平衡,一方面他要对企业界有所交代,让港口恢复运转,并让航运成本降下来。另一方面,他又不得不面对一群把“反华”当信仰的议员。对于这些政客来说,哪怕美国经济因此受损,他们也要维持一种“必须强硬”的姿态,否则就会被选民认为“对华软弱”。
因此,当特朗普叫停301调查的消息出来后,这些议员就立刻抓住机会,把他描绘成“在对华谈判中妥协”的总统,把一场务实的调整,渲染成“特朗普向中国投降”。可问题是,美国的强硬从来不是战略选择,而是一种政治表演。无论是关税还是301调查,美国每一次出手都有浓厚的国内政治色彩。政客们知道越是对华强硬,越能吸引选民的情绪。但他们也很清楚,这种政策在经济上无法长期维持。
![]()
总的来说,从贸易战到科技封锁,美国屡次把中国当作国内政治的替罪羊,却忽略了自己产业结构老化、劳动力短缺、教育投资不足等深层问题。于是,对华强硬成了政治口号,却解决不了任何现实问题。这一次,特朗普叫停301调查是难得回归理性,但是在美国的政治环境里,理性反而成了稀缺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