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棉花事件中,一个非政府组织火了——BCI。
![]()
它就是BCI,译成中文就是“良好棉花发展组织”,其实把Better Cotten Initiative 译成“好棉花倡议组织”更合适些。但不论怎么样,这个具有行业协会般的“非政府组织”却干着配合政府的工作,而且还带有世界棉花定价和采购权。
![]()
据统计,美国现有各种非政府组织200万个,工作人员达900万人,是美军现役人员的六倍。这些非政府组织每年的开支达到5000亿美元,接近美军每年的7000亿美元的价位。
![]()
既然政府给钱,这些非政府组织就得给政府办事。那么美国政府说,中国新疆有问题,这种非政府组织马上就会迎合。迎合的目的还是为了钱,谋财。
![]()
有一年在东南亚国家调研,某国外交学院长介绍,由于该国采取开放式政策,所以一个人口只有1500万的国家有国外的非政府组织2000多个,后来当地政府不得不加以限制和禁止。
![]()
他们会在当地报纸和电视上做各种宣传。如针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他们会提出环保问题、文化问题,并不时地提醒当地百姓,“不能让中国人在这里开发。”说穿了,就是一句话:不让中国在当地生产与合作,从而把中国的影响力排斥在这些国家之外,非政府组织确实干着政府组织的活,干着美军用枪炮不能完成的活。
![]()
在很大程度上,美国的非政府组织是美国的海外“第二纵队”,这是美国在二战结束后把
![]()
触角伸向全球的重要力量。
所以今天再看新疆棉花事件,我们就可以肯定地说,这件事已经超越棉花本身,它既是贸易问题,更是政治问题,而让这件事发酵的那个推手就是所谓的非政府组织。
![]()
还好,我们的政府和百姓火眼金睛,不上他们的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