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梁建章,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携程的创始人,但他还有一个身份: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教授,研究方向是人口经济学。
早在2012年,他就和三十多位经济学家、人口学家联名写了一份建议书,呼吁停止计划生育政策。
现在看起来,这个建议已经越来越像预言,因为中国的人口形势确实在持续恶化。
![]()
到了2023年,他又出版了《人口战略:人口如何影响经济与创新》,在新书发布会上直言,如果中国不马上干预人口问题,四十年后印度的人口可能是中国的三倍。
那么,他的这个数据是如何得出来的?这个数字真的能靠干预实现增长吗?
![]()
梁建章的警报
这数字听起来很吓人,但梁建章强调,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有数据支撑的推演。
他用人口经济学的模型,把出生率、死亡率、人口结构和国际竞争力联系在一起,算出未来几十年的发展趋势。
梁建章在携程办公室和北大讲台之间自由切换,但他的焦虑始终不变:人口问题正在影响国家未来。
他把问题直白地摆在面前,劳动力在减少,人口红利消失,社会负担增加。
![]()
中国过去能成为“世界工厂”,很大程度上依靠庞大的年轻人口。
现在这个基石开始动摇,联合国预测,到2050年,中国劳动力将从8亿下降到7.5亿。
这意味着制造业用工成本上升,产业链优势可能被削弱。
有人说可以靠“人才红利”弥补,但梁建章指出,即便是人工智能这样的高科技产业,也需要大量年轻人来应用和迭代。
人口减少,社会活力下降,创新动力就会不足。
![]()
同时,人口结构老化导致养老和医疗压力增大。
2024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已超过21%,到2035年预计超过30%。
这意味着未来一代人可能不得不工作到七八十岁才能维持社会运转。
梁建章用数据清楚展示了趋势:2022年人口峰值后,中国连续三年人口负增长,净减少人数已经超过百万人,这个赤字在不断扩大。
![]()
更重要的是,人口问题背后还有深层次的社会原因。
年轻人不愿生孩子,不只是政策问题,而是经济、时间和价值观三座大山压得他们喘不过气。
高房价、教育压力和医疗开销,让养孩子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工作压力大,尤其是“996”文化,让育龄女性不得不在职业和生育之间做选择。
![]()
而现代年轻人更加注重自我实现和生活质量,婚姻和生育已经从“必须”变成“可选”,传统观念正在淡化。
这些因素叠加,使得人口下降的问题难以靠简单补贴或政策逆转。
![]()
人口负增长带来的压力
人口下降不仅是数字上的减少,更直接影响经济和社会运转。
过去,中国充足的劳动力支撑了制造业和整个经济增长,但现在劳动力减少,成本上升,竞争力下降。
梁建章提醒大家,这不是单纯学术问题,而是实打实的经济压力。
企业用工成本增加,产业链效率可能下降,创新和新产业的发展也会受限。
![]()
即便是高科技产业,也需要年轻人口作为创新土壤,否则创新动力不足。
人口负增长还带来沉重的社会负担,养老和医疗体系承压巨大,年轻人可能要承担越来越重的社会责任。
梁建章指出,到2035年,超过30%的老年人口将给整个社会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
年轻一代可能不得不延迟退休,工作到七八十岁才能维持养老体系运转。
![]()
人口负增长造成的经济和社会负债,正在逐渐累积,并且有可能影响国家整体竞争力。
这种压力不只是未来几十年,而是从现在开始就已经显现。
梁建章强调,单靠“想生就生”是不够的。
年轻家庭面临的经济压力巨大,高房价、教育、医疗支出让他们不得不权衡生育成本。
时间压力也很现实,工作强度高,尤其是职场对育龄女性有潜在歧视,生育和职业发展之间的冲突突出。
![]()
更深层次的是价值观的变化,新一代人更关注个人自由和生活质量,对传统生育观念的认同减弱。
这三座大山叠加,使得人口下降成为不可忽视的趋势,也让政策干预必须更精准、更系统,而不仅是简单补贴。
![]()
日本的警示与印度的压力
日本的人口问题已经持续多年,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进入负增长状态,经济也随之陷入长期停滞。
老龄化严重让社会活力大幅下降,创新和创业的动力不足。
![]()
即便政府不断推出各种生育激励政策,比如现金补贴、育儿津贴、延长产假、增加托育设施等等,这些措施对年轻家庭的吸引力也非常有限。
原因很简单,生活压力、职场文化和年轻人观念的变化,已经让生育意愿根深蒂固地低迷。
![]()
日本街头随处可见七八十岁的老人仍然在工作,无论是便利店收银、公共交通,还是小型企业的管理岗位,这些老人几乎撑起了城市的日常运转。
年轻人数量不足意味着劳动市场紧张、创新企业缺乏足够人才,新技术和新产业的开发速度慢,社会活力和创新能力都被抑制。
![]()
相对而言,印度的人口结构完全不同。
印度不仅人口总量庞大,而且年轻人口占比极高。
2023年,印度总人口已经超过中国,总和生育率接近2.05,几乎维持人口更替水平。
印度的年轻人口构成了庞大的劳动力基础,从事农业、制造业和新兴服务业,为国家经济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
更重要的是,年轻人口还意味着消费潜力巨大,新兴市场需求旺盛,为创新、创业和科技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印度社会中,“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仍然存在,使得生育意愿保持相对稳定。
这种人口优势不仅能支撑长期经济增长,还能在国际竞争中形成潜在优势。
![]()
如果中国人口下降问题持续加剧,而印度的年轻人口不断增长,中国在劳动力供给、消费市场和创新能力上将面临巨大压力。
换句话说,人口不仅是数字,更是国家未来经济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基础,这也是梁建章一直强调的“生死时速”问题。
梁建章的核心理念很简单:不是逼谁生,而是为愿意生的家庭扫清障碍。
他建议通过系统性措施,让年轻家庭敢生、能生、养得起。
![]()
包括实质性的住房和育儿补贴、降低房贷利率、改革职场文化、推广灵活工作制、营造母婴友好环境等。
每一项都是与时间赛跑,避免人口危机带来的长期经济和社会损失。
今年的出生人口可能会跌破800万甚至700万,这意味着机会窗口正在快速缩小,每一刻犹豫都可能付出沉重代价。
行动,必须现在。
每日经济新闻2023-07-18《人口学家梁建章警告:如果不尽早干预,40年后印度人口将是中国3倍》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