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安阳,有一位备受瞩目的书法家王志立。在过往的十余年里,各大书法国展的获奖与入展名单中,频繁出现他的名字,其获奖次数之多令人惊叹。和部分书法家在功成名就后便对参展兴致缺缺的情况不一样,王志立对各类书法展览的热情始终高涨,从未减退 。
![]()
在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展中,王志立荣获最高奖项 —— 优秀奖。到了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中国书法家协会推行改革举措,决定取消评奖环节。即便如此,王志立凭借行书与草书两件作品成功入展,在那届展览里,他成为成绩出众的书法家之一 。
![]()
能持续在全国书法界最顶尖的赛事中收获成果,这一事实已然彰显出王志立的书法创作水准稳居书坛前沿。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他在书法之路上始终保持着进步的态势呢?
可惜的是,当我们将他在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展里的获奖作品,与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的获奖作品进行比对时,不难察觉到,实际上王志立在创作层面的变化并不显著 。
![]()
从王志立在十二届国展的入展作品来看,两届国展间隔的这四年,整个书法界的创作水准提升幅度有限。毕竟,书法风格的演变以及社会整体创作能力的进步,是循序渐进、悄然推进的,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飞跃式的突破。这一特性,既在王志立的书法发展历程中有所彰显,也是整个书坛发展的真实写照。
王志立成长于中原地区,地域文化的熏陶,使他对质朴、雄浑、开阔、大气风格的书法艺术,怀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喜爱。在当下以展厅展示为主要传播途径的书法环境里,王志立毅然选定大字草书作为自己的创作主攻方向,这充分展现出他对书法流行趋势有着极为敏锐的感知力 。
![]()
在十二届国展的舞台上,王志立的作品成功入展。回溯过往,十一届国展时,他的作品斩获殊荣,而此次十二届国展再度入展,其创作实力不容小觑。王志立这些参展之作,均呈现为八尺整纸的巨幅形制,高度近乎 2.5 米,宽度达 1.3 米左右 。采用大字书写,配合如此宏大尺幅,加以草书那奔放不羁、雄浑壮阔的笔势,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极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与视觉冲击效果,彰显出博大雄强的艺术气象。
不过,书法创作领域向来存有争议:单纯凭借大字书写、尺幅巨大,就能界定作品为上乘佳作吗?就王志立的作品而言,虽凭借宏大的气势夺人眼球,可仔细品鉴,仍能察觉到其笔触之间稍显粗糙,在细腻度与精致感上,尚有提升空间 。
![]()
王志立投身书法艺术,其取法路径明晰可辨。在其作品中,能看到颜真卿行书笔意的影子,而最终在明清大字行草领域找到归宿,尤其深受倪元璐书法影响。倪元璐乃明末与王铎、黄道周并称的书法大家,其书法风格独特,笔触间尽显涩劲朴茂之态,格调清奇高古。王志立研习倪元璐书法,虽习得那股凌厉风骨,却在秀雅韵味上有所欠缺 。
王志立的用笔风格极为鲜明,尽显凌厉之势。起笔与收笔之处刚猛有力,转折之际笔锋似显骨骼嶙峋之态,整体呈现出偏向外露的特点。然而,书法之道历来注重气韵内敛,追求含蓄之美。王志立这种一味向外张扬的写法,与传统书法理念相悖,久而久之,难免丢失含蓄优雅之气质,其作品给人一种过于直白、“怒目圆睁” 的直观感受 。
![]()
在用墨方面,王志立极为大胆。他运用了干、湿、焦、枯的方法,还借鉴了王铎的涨墨法。王志立清楚墨法对书法艺术表现有作用,因此在作品里很重视墨法。
由于过度重视,就容易显得刻意。王志立作品的用墨体现出一定节奏感,但自然度与和谐度不足,存在刻意为之的情况。
![]()
古人书写时,蘸一次墨会持续书写至墨汁用尽,才再次蘸墨继续写到墨枯。当代书法家为追求墨色变化,会精心规划蘸墨时机,以及哪些字写得枯一些,并非自然书写状态,与古人书法的和谐程度无法相比。
王志立书法存在明显流行书法特征,这反映出其书法审美辨别能力不足。至于如何改进,像王志立这样既聪明、书法功底又扎实的书法家,心里是清楚的。
![]()
王志立书法相关信息:前几日,河南省书法家协会换届,王志立当选为河南书协副主席。他在书法领域长期勤奋努力,此次当选是其应得的成果,值得祝贺。担任书法强省书协副主席这一职位后,人们自然会对他的书法水平有更高期望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