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邯郸日报)
转自:邯郸日报
李先锋
我家二儿子大学毕业后,到广东某部海军陆战队服役一年多了,期间不时从部队传来他的喜讯,“优秀射手”“优秀士兵”“预备党员”等荣誉接踵而来,让我们既欣慰又自豪。
儿子在部队的出色表现,得到部队领导的器重和赏识,作为骨干重点培养。今年年初,部队又安排他到山东青岛某部教导队集中培训,得到这一信息,一家人都非常高兴,大儿子和儿媳提议开车到青岛就近探望老二。
可一向思儿心切的妻子,这时却犹豫不决。一是晕车,从没出过远门;二是怕违反部队纪律,孩子受影响;三是心疼钱,平时省吃俭用惯了,一下子花费好多有些舍不得。
在思儿执念和大家的劝说下,妻子终于松口了。我们和老二通了电话,敲定“五一”假期去青岛,部队恰好放假停训。
离假期还有一个星期,一家人就忙开了。妻子亲手做了老二爱吃的零食,我买了武安人津津乐道的“同乐驴肉”和“伯延熏肉”。大儿子给全车做了保养,还更换了四条新轮胎。
出发当天,天刚朦朦亮,妻子就起身收拾东西,把轿车后备箱塞得满满当当。车沿着青兰高速一路向东,小孙女在车上高兴地手舞足蹈,直嚷嚷着要去看叔叔。
假期高速公路上的车很多,一路上堵堵停停,接近青岛时,天渐渐地暗下来。我们只好在一家小旅馆先住下来。
夜里我睡得很沉,妻子却辗转反复不能入睡。天刚破晓,她就叫醒我,催着去看老二,我说车钥匙在隔壁大儿子房间,人家睡得正香,不好叫醒他们。妻子却从包里掏出钥匙:“赶紧起——我这儿有。”原来她早有准备,昨晚就把车钥匙要过来了,真是未雨绸缪啊!
我们开车前往教导队集训基地。清晨的小镇人车稀少,不到十几分钟就到了老二住宿的地方。来得太早,基地工作人员都还没起床,我们沿着围墙转悠,透过围栏看到各种训练器材掩映在绿树丛中,显得非常幽静。时间还早,我便和妻子到附近的小渔村遛弯,想看看当地的风土人情。
集训基地附近的小渔村只有十几户人家,背靠大山,面朝大海,地理位置极好。村里的房子错落有致,青石垒墙,红瓦铺顶,一座房子带一个小院,院子里花香四溢,还有晾晒的鱼干;院墙周围开满鲜花,门口溪水潺潺,街上少见行人,静谧得像个世外桃源。
可妻子哪有兴思看风景,满脑子都是赶紧见到她的宝贝儿子。我们回到军营门口等着,她目不转睛望着大门,只怕错过每一个人。站在太阳底下晒得有些发晕,她却不肯挪动地方,一直盯着那扇铁门,仿佛要把它看穿似的,儿子高了吗?瘦了吗?黑了吗……无数个画面在她脑海里重复闪现。
过了好一会儿,铁门终于开了,一个穿迷彩服的年轻人走出来,皮肤晒得黝黑乌亮,我都没有认出来。儿子一路小跑冲到妻子面前,紧紧抱住叫了一声:“妈——我好想你们,真没想到你们能够跑这么远来看我!”妻子望着儿子早已泪眼婆娑,半天说不出话来。她想伸手去摸儿子的脸,指尖却先触到他递过来的手,掌心结着厚厚的老茧,指关节上还有没褪尽的擦伤。那曾是她牵着过马路软乎乎的小手,如今却能够稳稳地握住钢枪。她扭过脸擦了擦眼泪,笑着骂道:“傻小子!都晒成黑炭了。”
妻子从车后备箱拿出老二最爱吃的发面小麻糖和芝麻糖糕,他说刚吃罢早饭不饿。我赶紧说:“这是你妈熬夜做的,快尝尝吧!”老二问带的多不多,想让战友们尝尝家乡特产。妻子忙说:“多着呢……”转身就把后备箱的大包小包全拿出来,让老二分享给战友们。
老二四处张望:“怎么没见大哥、嫂子和小侄女?”我说他们都在旅馆等着呢。我们随即开车回到旅馆。老二第一次见小侄女,高兴得抱住不肯撒手。
一家人都是头回来青岛,更没有到海边玩过,老二便带着我们到附近海滩玩了一上午。大家玩得很尽兴,妻子却始终拉着老二的手不肯松开,反复叮嘱他在部队要听领导话,好好表现别怕吃苦,要多喝开水,保护好自己的身体……最后,海边揽客的摄影师还为我们拍了一张全家福。
中午,在海滩边一家饭店用餐。妻子问饭店老板有拽面吗,老二最爱吃“武安拽面”。老大媳妇笑着打趣:“妈,这是在山东青岛呀!哪来的武安拽面,这里都是海鲜。”妻子不知所措,只好拿起菜单递给老二:“老二,想吃什么随便点,别心疼钱!多吃点好的补补,每天训练太苦了。”
一桌子菜上齐后,妻子把一大块红烧排骨夹到老二碗里:“多吃点,训练累。”老二埋头扒饭,嘴里含混不清应着。
妻子看着自己那碗米饭,怎么也咽不下去,只是悄悄地抹眼泪。这顿团圆饭转眼变成了分别饭,吃罢这顿饭,儿子就要归队了,我们也该回老家了。除了小孙女在一旁蹦蹦跳跳,其他人都在默默吃饭。我张了张嘴,却不知道该如何安慰妻子和儿子,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老二劝道:“妈,赶紧吃饭,不然路上该饿了。”“妈不饿——”她勉强挤出笑:“你多吃点儿,下午还得训练呢。”
桌上的菜没动多少,离别的时间却像长了脚,跑得飞快。我看看表,低声说:“该走了,路上可能堵车,回家要十几个小时呢。”
老二起身要送我们,妻子却按住他的胳膊:“别送了,部队里有纪律,赶紧回去吧!”她不敢看儿子的眼睛,抓起包就往外走,脚步快得像在逃离。
车子缓缓启动时,妻子死死盯着前挡风玻璃,不敢回头。后座上小孙女喊了声“叔叔再见——”,妻子的眼泪突然决了堤,一滴接一滴砸在衣襟上,像断了线的珠子。她哽咽地说道:“我以后再不会来部队看儿子了……”后视镜里,那个穿着迷彩服的身影,依然伫立在饭店门口的海风中向我们招手,随着车速加快他的身影也越变越小,直至模糊成一个黑点儿。
常言道,儿行千里母担忧。这种担忧是多么根深蒂固,它不因距离的远近而增减,反而距离越远牵挂越强烈;也不因时间的长短而忘却,反而时间越长思念愈浓。
父母的心更像一根无形的丝线,一头系着自己,另一头牢牢拴在儿女身上,儿女走得越远,线绷得越紧,勒得父母心头隐隐作痛。儿行千里,母忧万里。这份忧虑和牵挂,直到生命尽头方可休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