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一个国家选个吉祥物,最后居然能卡在一个洋名儿上,这事儿放今天听着都新鲜。
但在二十一世纪的头几年,这可是件天大的正事,一场全民参与,最后却没个结果的“加冕典礼”。
那会儿是2003年,整个中国都憋着一股劲儿。
经济数字噌噌往上涨,北京奥运会的场馆正在打地基,人人都觉得好日子在后头,民族自豪感那叫一个高。
就在这么个当口,有人提出来,咱这么大个国家,美国有白头海雕,日本有绿雉,咱的“国鸟”是谁?
这问题一出来,空着的位置就显得格外扎眼。
这可不是小事。
国鸟,往小了说是张名片,往大了说,那得代表整个国家的气质和精神头。
于是,国家林业局牵头,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操办,一场全国范围的“国鸟”大选就这么轰轰烈烈地开场了。
![]()
这不是专家们关起门来开个会,而是把投票权交给了全国人民,特别是刚开始在网上冲浪的几千万网民。
一时间,报纸上、电视里、论坛上,全都在讨论这事儿。
舞台搭好了,灯光也打过来了,几位最有分量的“候选鸟”也该登场了。
它们一个个,背后都站着一堆学者、文人和普通老百姓,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盘算着谁才配得上这个名号。
要说这场大选谁是头号种子选手,那没跑,肯定是丹顶鹤。
这鸟的“履历”拿出来,简直是金光闪闪。
咱们老祖宗在《诗经》里就夸它,“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那嗓子,那气派,几千年前就定了调。
后来,道家把它当成神仙的坐骑,说它是长寿的象征。
![]()
你去看那些古画,松树底下站着的,十有八九就是它。
到了明清两朝,它更是直接“进了体制”,一品文官官服上绣的,就是丹顶鹤,那叫“仙鹤补子”,是文官的顶配。
所以,一提国鸟,大家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就是它。
模样也长得精神:一身雪白的羽毛,配上黑色的飞羽,脖子修长,走起路来不紧不慢,头上那块红,跟盖了个玉玺似的,又贵气又脱俗。
无论从文化分量、长相还是老百姓的熟悉度来看,丹顶鹤都是独一档的存在。
支持它的人,从大学教授到书画大家,都觉得,只有这种仙风道骨的气质,才配得上咱们这个文明古国。
眼瞅着这皇冠就要戴到头上了,一个谁也没想到的问题冒了出来,而且是个硬伤。
有人把丹顶鹤的“身份证”翻了出来——它的拉丁学名,叫Grus japonensis。
这名字是1776年一个德国动物学家给起的,翻译过来,就是“日本鹤”。
![]()
这事儿就得往前倒腾了。
那会儿的欧洲博物学家,搞研究主要靠满世界跑的探险家和商人带回来的标本。
这位德国老兄,最早是在日本看到了丹顶鹤的标本,按照当时的规矩,在哪儿发现的,就可能用那个地方的名字来命名。
这在生物学界是惯例,没什么特别的意思。
可这事儿到了2003年的中国,味道就全变了。
那正是民族情绪比较浓的时候,互联网上,一点火星子就能燎原。
消息一传开,反对的声音一下子就炸了:“什么?
让一个叫‘日本鹤’的鸟当中国的国鸟?
这不成了笑话吗?”
![]()
“咱们中国土生土长的鹤,凭什么要顶着个日本名?”
一下子,这位最高贵的候选者,就因为它的“洋名儿”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本来是板上钉钉的事,现在变得悬乎起来。
它的荣耀是历史给的,可这麻烦,也是历史留下来的。
丹顶鹤那边一出状况,它的头号竞争对手机会就来了。
这位挑战者,就是红腹锦鸡。
跟丹顶鹤那种不食人间烟火的“仙气”比,红腹锦鸡完全是另一种风格,它就像一块藏在深山里、色彩斑斓的宝石。
它最大的竞选资本,就是“血统纯正”。
![]()
这鸟是咱们中国独有的,老家就在甘肃、青海、四川这片山林子里,绝对的“国货”,不存在任何“海外关系”。
长得也确实漂亮,那一身羽毛,简直就是个调色盘。
金色的头冠,火红的胸腹,还有那长长的、带着斑纹的尾羽,活脱脱就是传说里凤凰的样子。
好多人都说,凤凰就是以它为原型创造的。
它的支持者们就抓住了“本土”和“纯正”这两点,认为国鸟必须是百分之百的“中国制造”,红腹锦鸡就是最完美的选择。
再说了,它在历史上也不是无名之辈。
清朝的时候,它是二品文官官服上的标志,地位仅次于丹顶鹤,也算是体制内的“高级干部”。
名字也好听,“锦鸡”,谐音“锦绣中华,前程似锦”,寓意特别吉利。
而且,在2001年北京办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它还作为中国代表团的迎宾标志亮过相,算是有过一次不大不小的“政治彩排”。
![]()
可这位挑战者,也有自己的难处。
最大的问题,就出在那个“鸡”字上。
在咱们的语言习惯里,“鸡”这个字太家常了,什么“鸡毛蒜皮”、“鸡犬不宁”,总感觉上不了大台面,缺少丹顶鹤那种庄重感和距离感。
让一个叫“鸡”的鸟当国鸟,很多人心理上就觉得别扭。
另一个硬伤是,红腹锦鸡属于雉科,跟家鸡是亲戚,翅膀不咋地,飞不高也飞不远,大部分时间都在地上溜达。
这一点在很多人看来,跟当时中国要“和平崛起”、“一飞冲天”的大国形象不太搭。
一个天天在地上跑的鸟,怎么能代表一个民族腾飞的梦想呢?
所以,红腹锦鸡的处境也很尴尬。
它有最纯正的出身和最华丽的外表,却被一个家常的名字和一个飞不高的现实给困住了。
![]()
两大热门选手打得难分难解,其他的候选者也没闲着。
比如朱鹮,被称为“东方宝石”,当年全世界就剩下七只,全在咱们陕西,后来硬是给救了回来,这个故事本身就很有传奇色彩。
可惜,它的拉丁学名更要命,叫Nipponia nippon,意思是“日本的日本”,比丹顶鹤的问题还严重。
还有绿孔雀,雍容华贵,但数量太稀少,而且主要分布在云南边境,很多人一辈子都没见过,群众基础差了点。
最有意思的是,网上还有一大批人提名麻雀。
理由是麻雀哪儿都有,生命力强,跟咱们亿万普通老百姓一样,坚韧不拔。
但这终究是网民的自娱自乐,当不了真。
折腾了一年多,到2004年,投票结果出来了。
![]()
在网上参与投票的500多万民众里,丹顶鹤拿到了将近65%的选票,可以说是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把这个结果整理好,正式推荐丹顶鹤为国鸟,报告递交给了国务院,就等着最后拍板公布了。
所有人都没想到,这一等,就再也没有了下文。
日子一天天过去,官方始终保持着沉默。
那份关于国鸟的最终决定,就像石沉大海一样,再也没有被提起。
丹顶鹤那个刺眼的学名,和红腹锦鸡那个“格局不够”的争议,成了一道解不开的题。
选谁,都会有另一拨人觉得不满意。
与其这样,不如干脆先放着。
于是,这场声势浩大的国民大选,就这样无声无息地结束了。
![]()
王座还是空的,加冕典礼最终没有举行。
那份盖着红章的推荐报告,据说至今还躺在某个档案柜里。
中国的国鸟,最终成了一只“薛定谔的鸟”,存在于讨论中,却从未被正式确认。
He, F. Q., Yang, X. J., & Li, X. H. (2007). Why the Red-crowned Crane has not been designated as the national bird of China? The Wilson Journal of Ornithology, 119(4), 737–740.
人民网. (2004年6月5日). “国鸟”评选揭晓 丹顶鹤以绝对优势成首选.
新华网. (2004年8月13日). 国鸟评选:丹顶鹤虽领先群雄 “日本鹤”之名引争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