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阅读:长篇连载,全产品系列完毕—中高端三件套,NS17\\19、雨和A300
四、自然声NS19
做一对接近完美的音箱,这是任何一个做音箱的有情怀的人的终极梦想。不做任何妥协,不考虑成本,只为了做一对即能在指标上充分严格满足要求,声音上完美重现录音,又满足自己对声音美学上的追求的音箱。对一个做音箱这类产品的人来说,都是既有挑战性,又充满诱惑的工作。
![]()
很幸运的是,自己有一个非常非常棒的单元厂、箱体厂、音箱厂,以及足够专业的测试系统(标准消音室加德国Klippel系统,光测试系统接近200万),也有水平足够高的设计团队,还有一堆的音乐家、录音师、资深烧友等朋友,这才让自己这个梦想有实现的可能。
音箱是一个集机械、材料、电子等于一体的产品,它的难度公认了是所有音响产品中最高的。但从另一角度来讲,也是最低的,你随便在某宝找个套件装上,肯定会响,有很多还不一定差。但如果你稍有了解,就应该知道在所有音响产品中,音箱的频响宽度是最窄的,平直度是最差的,失真也是最高的。这意味着它在系统中也是决定性的,提升它对系统的影响是最大的。
NS19的研发可谓旷日持久,疫情前开始的项目,2021年低音单元我才拿到手了,前后确定中音单元搞了两年,为此开发了NS15和NS14,然后我们发现4寸才是中频的黄金尺寸。然后又是箱体的设计定型,NS19是为了顶级的声音而设计的,因此采用弧形箱体,美观的同时,声音可以更好,除了贵。为了低频的质感和低失真,我决定采用密闭式而不是传统的倒相式。由于时间跨度太长,中间的沟通环节我现在都记不清楚了,无数次的讨论和修改,烦得很。
![]()
等NS19的单元和箱体全部确认好,收到箱体正式开始调试时,已经是疫情都过去了。等初步调试完成,我已经从成都搬到都江堰的新听音室了。
![]()
其中的重头戏是分频器,足足搞了一个半月才定稿,改了大约四五次,最后决定把分频点分到350Hz和3500Hz,模拟的结果非常完美。初步的分频器装上后,测试做了一点小调整,然后,我测到了有史以来最让人吃惊的频响曲线。从50Hz左右到13000Hz范围内几乎没有波动,控制在+/-1db范围内。13K以后是高音单元的频响波动,这个处理倒是很简单,我们采用+2dB、0、-2dB设计的,把它做+2dB参考就好了。
![]()
因此最后的0dB大约如图,高频略有降1dB水平,这样的声音更为耐听。在70-20000Hz水平的波动大约在3dB以内,是的,你没看错,是+/-1.5dB不是+/-3dB。
![]()
上图为自己在听音室用时间窗的方式测到的曲线,在Klippel测试中,曲线比它还完美,以至于我都感觉不能公开,免得别人说是手绘的或者说成平滑过度。另一个参数就是相位差参数,测试的结果也非常理想,300-6000hz范围内为<20deg,200-20000Hz范围内为<30deg。这里略作解释,由于扬声器单元质量的原因,以1000Hz为基准,低频一定会有延时(即信号输入与输出之间有时间差),反之,高音则往前。如果能控制在20deg(度)范围可以忽略,30deg范围可以视为合格。目前公布这个指标的音箱,有且只有NS19。
![]()
NS19的分频器和用料极为夸张,上图为它和自己NS14的对比图,立着那块仅仅是中高频的分频器,躺着的那块是低频的。其中的竖着的电容为Bennic专门为低音分频用的最高等级的无极性电容,千万别被洗脑认为说它差。它的价格比市场里一堆的MKP电容贵多了。中高频分频它用的是Bennic的UPP级电容,该电容的价格极为昂贵,声音是出了名的好。整块分频器材料费和NS14售价差不多了,够贵的吧。它内部接线也同样采用昂贵的5N单晶铜线,2.5平方的机内接线足以保证了。
![]()
NS19另一个技术是背向高音,众所周知,高音乐器发声是往四面八方发的。但音箱高音的指向性很强,说人话就是只往前发声,往后是没有的。这样,高音向后的声音通过环境反射回来的声音就没有了。而我们的耳朵被长期的进化为对此极为敏感,它对声音的真实性和声场定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背向的高音有效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也是很多顶级品牌旗舰音箱采用背向高音的原因。
另一个值得一提的是NS19的低频失真,小到让人不可思议。100Hz时,它的总谐波失真(THD)小于0.4%,这甚至比一些小耳塞的失真还低,大耳很多都做不到。在60Hz不到即可以低1%水平了,这也是非常夸张的值。
![]()
总之,NS19无论用料还是指标都是顶级的,我也大大方方的秀了出来,这大概是全球最详细的音箱规格了吧。
最后谈谈大家最关心的:声音。NS19是属于那种揭示力极强的声音,解析力和空气感出色得让人咋舌。那怕只是用CD,依然能清晰的分辨出以前从来没有听到过的细节。人声的换气声这种都算一般的,最夸张的录音中,你甚至能听到歌手耳返中传来的提示音。在乐器演奏中,乐手手指甲擦琴的声音听得一清二楚。由于背向高音的存在,它的空气感也极为出色,小提琴高把位演奏时,琴弦在乐手揉弦时的颤动,乐音在空气中慢慢的消散的感觉,让人有听现场才有的感觉。
由于相位控制好,NS19虽然是大型落地音箱,但声场定位和小箱毫无区别,甚至更好。同时,它摆位也变得很简单,每次参展时,我都能轻松摆出良好的脱箱感出来。甚至可以在非常近的距离听时,也能听到良好的脱箱感,乐器和人声的定位也精准无比。钢琴演奏时乐手弹奏的琴键位置甚至都能分辨出来,在听一张试音唱片时,手风琴手在演奏时乐手摇动风琴也能感觉到。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听一位网友带来的JVC的XRCD的三盲鼠,我居然听到一声铃响来自自己面前边上,就在音箱前面台灯的位置。而且这是自己在音箱前大约2米左右听到的声场表现,而大型音箱一般来说,都是必须要有一定距离才能有过得去的声场定位的。
在揭示力出色的同时,它的乐感也好得让人能轻松投入到音乐中。NS19的高频可以用华丽而丝滑来形容,中频则是感染力十足又真实可信。它的低频是那种细节十足、富有弹性的低频,听JAZZ时,低音提琴拔弦如同在眼前。
如果说有缺点,那就是它的低频量感微微偏少(下潜也只到了35Hz-6dB,其实是相当浪费了它的潜力)。这在家庭使用时甚至可以看成优点,因为一般家庭听音室由于声学处理的原因,低频都是偏多的。但对音展来说,则刚好相反,想要调出饱满的低频从来就是件难事,除了电和房间的原因,另一个就是展房地上全是地毯,这玩意吸低频。弄得我每次都很痛苦!
![]()
索性,我干脆花了点时间(其实也不点,差不多用了一年,单元改了好几次,箱体也得重新打样)直接把NS19由密闭式改成了倒相式,这也算是头一家吧,为同一音箱推出两个不同形式的版本的厂商吧。
这回爽了,低频直接从35Hz-6dB降到了32Hz-3dB的水平,-6dB直接干到了28Hz,除了下潜下降外,倒相式尤其是前倒相式的低频量感直接大幅度提升了(大约增加了6dB的水平吧)。连我自己都觉得这家伙卖4万是卖太低了,哈哈。低频出来的时候,我感觉它完全不像是8寸单元而是10寸单元的感受了。
推出来后,后面的客户也满意得不行。很快,我就只剩最后一对了。NS19就做了十一对,卖了十对。最后自己大致算了一下,基本上算是不亏不挣。是的,它的成本就是这么高。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自己对未来的NS20实在提不起什么兴趣来开发。原因也很简单,掉脑袋的生意有人做,亏本的生意,谁都不想做。
二、自然声未来的露前级
雨和A300出来后不久,自己就开始寻找更好的前级了。不过,我对自己信心不足,前面自己就说过,自己学电路时根本没学过电子管的电路,弄得电路图都看得费劲。因此,在和昌哥有关系后(不是那个关系,嘿嘿),就很委托他帮忙出了个升级版,用的三只管的电路。
![]()
昌哥的原型机声音很好,比雨前级有不小的提升。于是,准备改外观,弄好了就出。结果弄出来是这样:
![]()
苦笑!这外观,连我这个理工男都看不下去。而昌哥感觉挺好,他一下子整了十台。弄得我都没法上淘宝,只好在闲鱼上以和雨差不多的价格出。结果到现在还没出完,索性不出了。
因为,俺在一年多前,又找到了一台新的胆前级了。这回是6只管的,电路同样很经典。样机我已经听到了,声音非常干净、通透、高频华丽迷人,缺点是低频和动态不够理想。做为一个电影音乐爱好者,我对低频和动态还真是够痴迷的。
不过,自己已经有了无数次调好低频的经验的,所以,这难不倒我,最多改两次应该可以搞定它。相反,如果是高频出问题,就只有换方案,没救的。所以,俺最新的露前级基本已经定了,就是6只管的方案。声音比雨前级可以好一耳朵,更干净、通透、细腻,搞好它的声音应该可以轻轻松松的例入高端的前级水平了。
既然已经是高端的前级了,我理想中的两个功能就必须要加进去了。一个是相位控制功能,一个是等响功能。
![]()
上图为唱片公司唱片录音采用的相位,很多公司采用0度录音,但同时也有不少采用180度(也就是反相)进行录音。从录音的角度上讲,它们并没有区别,无非就是录音电平正反的差异。需要注意的是,许多录音由于版权的原因被转来转去,因此许多唱片公司唱片的录音相位可能并不统一。但无论如何,相位都是录音中客观存在差别的。但对于重播来说,其实是有区别的。这种差别是可闻的,经验丰富的听音人是可以鉴别出来的。它们主要体现在高音的细腻度,以及声场定位上。有些唱片如果你听得觉得不对劲,就很可能是反相导致的。解决的办法是把喇叭线正负都互调一下,有可能就好了。但这样很麻烦,所以在前端设计一个开关可以调一下就很有意义的。非常方便的解决问题。
为什么当年会有这种情况,据说是当年欧标和美标刚好反相带来的。所以,很多欧洲的唱片公司,比如DG、EMI、水星之类就是用的反相,不过好像同样的欧洲公司,飞利浦和其它一些又是正相的。总之,不清楚,反正事就是这么个事。
另一个就是等响设置了,它也很重要。许多烧友都喜欢小音量听音乐,但这个时候,很多系统尤其是大系统感觉就不对劲了。原因也很简单,人耳在不同音量下,对高低频的感受是不一样的。人耳等响曲线是这样:
![]()
由上图所知,声压低了,人耳就需要更多的低频和高频,不然就会感觉不平衡。So,露前上面会有高频和低频的小范围调节开关。是的,是开关,大约会让你在+/-3db的范围内调节。为什么不用旋纽呢,那玩意会引入太大的失真。
外观我也大致设计好了,应该是俺最好看的外观,会很像南瓜就是了。
三、未来的A500单声道后级功放
其实A500的原型机在自己刚推出NS19时就已经出来了,2023年在上海展上秀了一下,如下:
![]()
就是中间偏左下边那台大家伙,当时为了桥接功能把它做到了一个箱子里,这样如果你还嫌不够,可以把它再桥接起来,功率直接翻倍。顾名思义,它的功率可以达到500瓦8欧,因此桥接翻倍就成了1000瓦8欧了!估计这应该是国产里最夸张的货了。它里面用的管并不多,和A300一样的管,5对,搭配和A300一样的超甲类电路,总功率可以达到500瓦8欧,900瓦4欧这样。推动任何音箱都不在话下了。
但是,它在展会上根本没开声,俺还是用的自己的A300。原因也很简单,它的声音完全不行,跟A300都没得比。所以,只用了5分钟,我就准备把它返厂了。
返厂后的改动也很简单,就是把它折开,做成独立的单声道。当然,可能还需要调N回才行。这个过程会非常漫长而繁琐,我实在有些怕怕。更关键是,我发现A300其实对NS19已经绰绰有余了,推它放任何音乐都没有不满意的。
![]()
因此,它就一直耽搁到了现在,转眼2年多过去了,仍然没有任何行动。原因也很简单,以它的成本和开发成本,未来它的售价是真不会低。但这样它的销量就会非常有限,我实在没把握它能挣多少钱。开发一个产品尤其是高端产品,研发费用不会低,而众所周知,俺也是要吃饭才能活的。
不过,随着自己其它的周边产品的齐备,等俺的手头也逐渐宽裕了,俺还是要把它做出来的。只要不亏本,俺就愿意做。俺的产品不便宜,这就是原因,开发或改善一款产品,需要的研发和时间成本惊人。但这也就导致自己的产品经常被黑,尤其是某些有原型机的产品。拿着个半成本来比价,要求俺用同样价格来出售,实在不是人干的事。俺真的是要吃饭的,哈哈。
![]()
最近自己的接地盒都卖疯了,这确实是一个发烧友都该人手一只的产品。它花的时间不多,但自己在里面加了3种纳米材料,算是一次把它做到了头,绝对可以算是高科技产品了,未来基本没有什么改进空间了。而它的作用也十分明显,对背景和解析的改善,高频细腻程度,声场和结像影响十分明显。关键是,它还不算贵,我也一直保持着按成本定价的原则,不追求过多的利润(这也是自己的一贯原则)。它的成本不低,几种纳米材料尤其是石墨烯售价高昂(它们都是国家战略物资)。实话说,自己也没有想到,它的效果如此明显。这也说明了接地和地线干扰的重要性。
![]()
当然,还有自己的有源电源滤波器,这也算是个填补市面空白的产品,效果十分明显,价格也不高。加一起也就3000元多点。比高端的电处便宜多了,但改善效果是真的明显。电和接地绝对不是玄学,它们在音响系统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四、未来的产品
除了上述产品外,自己还希望在明年和某个厂商一起推出一个全新的联名款系列,也就是自己的一个重头戏:环境声学产品。大约会包括2-3款低频陷阱,1-2款扩散产品。希望能用比较低的成本,解决大家音响播放时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房间声学。具体还得慢慢聊,但初步已经聊好了。就是具体的价格和型号的确定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