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红星新闻报道,当地时间11月9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的一则表态打破了国际舆论的平静,这位任职二十余年的资深外交官明确表示,自己已准备好与美国国务卿鲁比奥会面,议题涵盖修复俄美双边关系及俄乌冲突等核心事项。
就在外界聚焦俄美外交能否重启之际,另一股舆论浪潮同样汹涌——俄《生意人报》等媒体接连抛出“拉夫罗夫失宠”“地位下降”的猜测,将特朗普取消俄美总统会晤、拉夫罗夫缺席重要会议、无缘G20峰会代表团等事件串联起来,渲染“普京将对高层进行大洗牌”的紧张氛围。
![]()
真相究竟如何?不妨从事件的时间线说起。10月中旬,泽连斯基访美寻求“战斧”导弹援助前夕,普京与特朗普通话两小时半,不仅成功阻止该导弹流入乌克兰,还敲定了在匈牙利的元首会晤。可转折发生在10月20日,拉夫罗夫与鲁比奥的通话谈崩后,特朗普次日便宣布取消会晤,直言“不想浪费时间”,还推翻了“顿巴斯换停火”的提议,转而要求“立即停火、冻结战线”,当天美国更是对俄两家最大石油公司启动制裁,这是特朗普重返白宫后的首次对俄制裁。后续发生的事情更让传言发酵:普京召集俄联邦安全会议全体成员时,主管外交的拉夫罗夫是唯一缺席者,而米舒斯京访华情况通报这样的外交相关议题,连俄军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都到场听取;连续三年代表俄出席G20峰会的拉夫罗夫,今年被排除在代表团之外,改由总统办公厅副主任奥列什金带队。
面对铺天盖地的猜测,克里姆林宫第一时间作出回应。总统发言人佩斯科夫直接定性“报道毫无根据”,明确表态拉夫罗夫将继续担任外长;俄罗斯前外交官邦达列夫也戳破传言本质,称这不过是“媒体喜欢抓住并夸大其词的说法”。这些官方回应并非空穴来风,从现实逻辑来看,“拉夫罗夫失宠”的说法根本站不住脚。作为2004年就出任外长的资深外交官,拉夫罗夫几乎等同于普京时代俄罗斯外交的代名词,无论是联合国舞台上的唇枪舌剑,还是多边机制中的纵横捭阖,他都是俄方最具分量的声音。俄乌冲突仍在持续,俄罗斯正面临复杂严峻的外交环境,此时临阵换将无异于自乱阵脚,更何况目前俄高层外交团队中,暂无任何一人能具备拉夫罗夫这样的资历、经验和国际影响力。
![]()
美西方媒体之所以热衷于炒作“拉夫罗夫失宠”“俄高层大洗牌”,本质上是想通过舆论战扰乱俄罗斯内部稳定。他们刻意忽略拉夫罗夫同期的外交动作:明确俄美双边对话仍在继续,俄方已向美方提交外交财产与航空交通问题解决建议,工作层保持接触;透露美方正在审查俄方关于《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延续的提议;警告欧洲夺取2100亿欧元俄冻结资产无合法依据,俄方必将报复。这些表态清晰展现出拉夫罗夫仍在主导俄核心外交议程,所谓“失势”不过是西方媒体的一厢情愿。
再看所谓“大洗牌”的猜测,梅德韦杰夫、绍伊古的职务调整更多是基于俄国内治理和战略布局的正常人事变动,而非权力斗争的结果。普京作为成熟的国家领导人,其人事安排始终围绕国家利益展开,俄乌冲突背景下,稳定远比所谓“换血”更重要。拉夫罗夫缺席部分会议、未参加G20峰会,更可能是克里姆林宫根据具体议题作出的策略性调整,而非“打入冷宫”。毕竟,俄美关系的修复、俄乌冲突的解决、核军备控制等关键议题,都离不开这位熟悉美国套路、经验老道的外交官。
![]()
西方媒体的炒作最终只会沦为笑柄。他们既低估了普京的战略定力,也忽视了俄罗斯的政治生态,更错判了拉夫罗夫在俄外交体系中的核心价值。在国际局势波谲云诡的当下,俄罗斯需要的是稳定且高效的外交团队,拉夫罗夫这枚关键的“老将”,短期内仍是普京外交棋盘上不可或缺的存在。所谓“失宠”传言,不过是美西方在外交博弈中占不到便宜,转而试图通过舆论造势寻找心理慰藉的无聊把戏,最终只能是算盘落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