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的录音,属于“蛐蛐”范畴,算是满足了大众的吃瓜欲,却也有人拿这个“将”古二一军——你古二不是说被老王剥夺了编剧署名吗?这些“蛐蛐花边”能算证据吗?
古二吃葱吃蒜不吃“姜”(将)。
在最新的录音里,古二聊起了“正事”,从录音可听出,《繁花》故事主线,很大程度上由古二独自完成,不顾病体,经常通宵,然后于第二天一早,将熬夜的心血“呈”给王、秦二人。
![]()
秦大编剧悠哉悠哉,主业似乎不是写剧本,而是陪墨镜大导演聊天,调侃自己的胸部,给足情绪价值,然后堂而皇之署名《繁花》编剧,于烈火烹油、繁花似锦之领奖台大摇大摆摘走最佳编剧奖项,独留古二一人在世界的某个角落里“渐冻”。
行有行规。一个知名编剧,往往会配几个“枪手”,这本不足为奇,但这属于“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分工合作。
知名编剧出“名”,枪手们出“力”,因挂较为知名编剧的名字,可从甲方那里拿到更多酬劳,算是利益最大化,之后,该著名编剧必然会与“枪手们”分享劳动所得,利益均沾,皆大欢喜。
而枪手古二靠着连轴熬夜的辛苦折腾出了《繁花》剧本主线,却并未分享到合理的劳动所得,这是导致王家卫这场“录音门”东窗事发的真正原因。
换言之,真正破坏“行规”的不是曝光录音的古二,而是将古二的利用价值吃光抹净的王大导演和秦大编剧。
拿着3000的工资,干着编剧和管家的活儿,没名没分的,这是何苦呢?
不可否认,是王家卫的“光环”迷惑了古二,一个有上进心的青年,自以为遇到了职业生涯里最大的贵人,甘愿为其做牛做马,觉得这么个国际大导演,总不会像街头巷尾的流氓无赖一样坑人吧?于是乎,繁花渐欲迷人眼,古二不得不以一种玉石俱焚、鱼死网破的决绝方式主观上为自己、客观上为大众揭穿了所谓“名流”的西洋镜。
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有枪手团队,我知道的中国某些德高望重的一线流行作家也有枪手团队,但这种“行规”之所以一般不会暴露出来,一般“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像王家卫这样把事做得这么绝的“大佬”实在是凤毛麟角。
布衣之怒,天下缟素,王家卫把古二逼到这个份上,注定要惹怒全天下的草根。
据说录音里还有一些“不可言说”的东西,王导不但惹了草根,还犯了“天条”,事业上的“血光之灾”恐怕是避免不了了。
秋刀鱼会过期,保鲜纸会过期,王家卫也会“过期”。
过期的东西,离“馊”不远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