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爷说财经讯:10亿天价索赔!2025年11月10日,特朗普直接炸了!放话要告BBC索赔10亿美元,而BBC刚道歉完,俩高管都被逼辞职了!
这事儿到底咋回事?10亿索赔凭啥能提?该去美国还是英国打官司?今天这篇文章和大家讲清楚!
![]()
01、特朗普50分钟讲话被“拼接”,BBC道歉还丢高管!
事情还得从去年说起,BBC的《全景》栏目播了部叫《特朗普:第二次机会?》的纪录片。
原本特朗普2021年1月6日的演讲里,相隔50多分钟的两句话,被他们硬拼到了一起。
原话是“我们去国会山,为议员欢呼”,结果剪成了“我们去国会山,一起奋力战斗”,直接把特朗普塑造成了煽动国会山骚乱的人。
直到今年11月3日,英国《每日电讯报》曝光了BBC的内部备忘录,这事才彻底发酵。
迫于压力,BBC总裁和新闻部门CEO9号双双辞职,10号BBC主席还公开道歉,说这是“判断失误”。
但特朗普不买账,律师团队直接下最后通牒:11月14号前撤回纪录片、公开道歉加赔偿,否则就起诉要10亿!
![]()
02、核心三问:特朗普索赔凭啥?金额合理吗?去哪起诉?
第一个问题:特朗普凭啥能索赔?
美国法律有明确依据!特朗普敢硬刚,关键是BBC的操作踩了美国法律的红线。
美国有个“实际恶意”原则,是1964年沙利文案确立的规矩。
简单来说,公众人物(比如特朗普)告媒体诽谤,只要能证明媒体“明知内容是假还播,或者压根不管真假就发”,就能胜诉。
而BBC这边,明知两段话相隔50多分钟,还故意拼接误导观众,已经符合“实际恶意”的特征。而且他们自己都道歉承认“判断失误”,等于变相坐实了过错,这就是特朗普索赔的最大底气。
第二个问题:10亿金额合理吗?
其实,特朗普策略性要价大于实际赔偿!
10亿美金看着吓人,但不是漫天要价,也不是最终能拿到的数。
从损失来看,这部纪录片是去年选举前播的,直接影响了特朗普的公众形象,甚至可能波及选举支持率。
对特朗普这样的商业和政治人物来说,名誉损失带来的商业合作、政治资源损失,确实是天文数字。
但过往案例显示,美国媒体诽谤案的实际判赔,大多在几百万到几千万美金之间。
特朗普要10亿,更多是施压策略——用天价索赔逼BBC尽快和解,同时也能借机提升自己的支持率,属于“一石二鸟”。
第三个问题:该去美国还是英国起诉?
选对法院赢一半!
答案很明确:特朗普大概率会在美国法院起诉,而且胜率更高。
国际诉讼有个“属地管辖”原则,侵权行为发生地、结果地都能管。BBC的纪录片在全球传播,但对特朗普造成的主要损害,比如名誉受损、政治影响,都发生在美国。
更关键的是,美国法院对公众人物维权的“实际恶意”原则,比英国的诽谤法更有利于原告。如果去英国起诉,媒体的言论自由保护力度更大,特朗普胜诉难度会翻倍。所以选美国法院,是最稳妥的选择。
![]()
03、未来三种可能,和解概率最大?
这事接下来会怎么发展?主要有三种走向:
第一种、和解收场!
BBC不想陷入长期诉讼,大概率会在14号 deadline 前,和特朗普谈妥赔偿金额,低调和解,避免更多丑闻曝光。
第二种、特朗普胜诉但金额缩水!
如果真打官司,特朗普大概率能证明BBC的“实际恶意”,但法院会根据实际损失,把10亿降到合理范围,可能在几千万到1亿美金之间。
第三种、BBC胜诉!
这种概率最低,除非BBC能拿出证据,证明剪辑只是“无心之失”,不存在故意误导,但目前来看,他们的道歉已经堵死了这条路。
![]()
所以啊,特朗普索赔的底气是BBC的“实际恶意”剪辑,10亿是施压策略,起诉会选美国法院,和解是最可能的结果。
最后问问大家:你觉得BBC会乖乖赔钱吗?10亿索赔到底是合理维权还是炒作?评论区来聊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