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蓝色字关注“兵纷女声”
深秋的四师七〇团谊群设施农业园区,寒霜已染黄了田间杂草,宏程花卉苗木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里却暖意融融、一派忙碌。小区绿化带中,合作社的妇女们握着修枝剪,细致地为苗木“疏枝塑形”;温室大棚内,大家正精心照料着越冬花苗,指尖拂过嫩绿的枝叶,满是对生活的期许。
![]()
作为合作社的“当家人”,1987年出生的师市三八红旗手、宏程花卉苗木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毕强穿梭在作业现场,时而叮嘱修剪技巧,时而查看花苗长势,皮肤透着常年户外劳作的健康色泽,笑容却如棚内新绿般鲜活。
![]()
从2015年带着500万元启动资金创业,到如今合作社资产达800万元;从单一的苗木种植,到覆盖市政工程花卉供应、城市绿化建设、景观造型及苗木繁育种植的一体化服务,毕强用十年坚韧与坚守,不仅在戈壁沃野上打造出一片“致富花海”,更带领300余名各族妇女走出家庭、实现就业,用实干践行着新时代“三八红旗手”的责任与担当,成为大家心中最靠谱的“领头雁”。
匠心筑梦,打造花卉产业新景
“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靠的就是专业和品质。”这是毕强创业之初就笃定的信念。2015年,七〇团宏程花卉苗木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彼时的本地花卉产业零散无序,缺乏核心技术和稳定销路,500万元启动资金投下去,不少人都等着看这个年轻姑娘的“笑话”。
为了弥补技术短板,毕强从零学起,揣着笔记本跑遍疆内外知名苗木基地,拜师学艺、考察品种,把攒下的积蓄几乎都用在了提升专业能力上。回到合作社后,她带领团队扎根田间大棚,从苗木繁育的温度调控到花卉栽培的水肥管理,每一个环节都亲力亲为、反复试验。
![]()
为了攻克冬季育苗成活率低的难题,她和技术人员在大棚里搭起临时床铺,24小时监测温湿度,记录数据、调整方案,最终摸索出“双层覆膜+地暖增温”的育苗技术,让苗木成活率从最初的60%提升到95%以上。
深知“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根基”,毕强始终把“引才、育才、留才”放在首位。她四处奔走,用诚意打动了5名高级园艺师、4名高级农艺师加入团队,组建起专业的技术骨干队伍;同时,她牵头整理技术手册,将专家的经验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操作规范,方便员工随时学习。
如今,合作社的业务骨干队伍已达50余人,凭借全流程的专业服务能力,为可克达拉市市政工程、伊犁河谷景区及各类企业提供定制化绿化方案,先后完成多个精品绿化项目,成为本地花卉苗木产业的标杆,昔日的创业初心,已成长为清晰的产业版图。
巾帼聚力,搭建妇女就业舞台
“自从来到合作社,不仅学会了种花技术,每月还能拿到4500余元工资,家里的负担轻了,整个人也精神了!”说起现在的生活,合作社里的妇女地力努尔·肉斯旦木满是感激。
在宏程合作社,像地力努尔·肉斯旦木这样的妇女还有很多。花卉苗木产业春夏季节最为繁忙,育苗、移栽、管护等岗位需求激增,毕强始终优先为妇女群体提供就业机会,高峰期可吸纳300余名妇女就业,其中少数民族妇女占比达70%。
![]()
卓合拉·阿不力米提家里有两个上学的孩子,之前因要照顾家庭无法外出务工,家庭收入仅靠丈夫打零工维持。得知她的情况后,毕强主动为她安排了灵活岗位,让她既能兼顾工作,又能照顾孩子。
“毕姐特别贴心,知道我早上要送孩子,特意把上班时间调到上午10点,中午还能回家给孩子做饭。”卓合拉·阿不力米提说,如今的她不仅有了稳定收入,还认识了很多姐妹,性格也变得开朗起来。在毕强搭建的就业舞台上,越来越多的妇女走出家庭、实现价值,从“锅台主妇”变成了“职场女性”。
暖心守岗,让冬闲变增收
“淡季不能让姐妹们断了收入,只要肯实干,冬天也能有‘暖心饭碗’。”这是毕强常挂在嘴边的话。每年10月到次年3月,花卉苗木进入休眠期,产业迎来淡季,这也是很多妇女最发愁的时候——没活干就没收入,家庭开支难以保障。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毕强提前两个月就开始跑市场,一家家对接机关单位、小区物业和企业,积极争取室内绿化养护、苗木冬季修剪、盆景租赁等“冬闲活”,全力保障妇女们的稳定收入。
![]()
为了让少数民族妇女更好地适应冬季工作,毕强特意安排双语员工全程对接业务,避免沟通不畅;同时,她根据员工的居住地点划分作业片区,让住得远的姐妹能就近上班,减少通勤时间。针对有孩子的母亲,她还灵活调整班次,留出接送孩子、做饭的时间,让大家工作、家庭两不误。
麦丽耶·伊布拉音就是淡季就业的受益者之一。往年冬天,她在家没活干,总为孩子的生活费犯愁,自从跟着毕强干室内养护,每月能稳稳拿到4000余元。
“冬天能有稳定收入,再也不用为生活费操心了,跟着毕姐干活,心里特别踏实!”麦丽耶·伊布拉音边给办公楼的绿萝浇水边说,眼里满是感激。
如今,每到秋冬季节,合作社的80余名妇女都会参与到各类“冬闲活”中,最小的23岁,最大的56岁,每个人的岗位都被毕强安排得妥妥帖帖,“冬闲季”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增收季”。
授人以渔,技能学堂点亮致富路
“给姐妹们一份工作,只能帮她们解决眼前的困难;让她们掌握一技之长,才能真正改变命运。”在毕强看来,就业帮扶不是“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为此,她带领合作社常年开展苗木花卉技术指导与培训,把温室大棚变成“技能学堂”,把田间地头当作“实践课堂”,让妇女们在干活的同时学到真本领。
为了让培训更具针对性,毕强联合团队的高级园艺师、农艺师,根据季节特点制定课程表:春季培训扦插育苗,夏季讲解病虫害防治,秋季传授花期调控技术,冬季开展盆栽造型教学,确保大家“四季有课学、时时有提升”。
![]()
每次培训前,毕强都会提前到达现场,检查课件清晰度、核对工具准备情况,还特意准备了双语培训教材,方便少数民族学员学习。课堂上,她总是站在学员中间,一手拿着修枝剪,一手拿着花苗,边示范边讲解:“大家看,修剪月季要斜着剪,这样才能避免积水烂芽,还能促进新枝生长。”
沙合然·吐日昂尼还记得,第一次参加培训时,连修枝剪都握不稳,修剪的枝丫歪歪扭扭,一度想要放弃。毕强发现后,每天课后特意留她半小时“单独辅导”,从区分花苗种类到配制营养液浓度,从修剪技巧到病虫害识别,毫无保留地手把手教学。
“毕姐总说,多练几次就会了,要是大家没技术,家里的腰包就鼓不起来。”在毕强的鼓励下,热孜万古丽坚持学习,如今已成为合作社的技术骨干,还能独立带教新员工。
截至目前,合作社已连续承办技术培训班40多期,培养出86位技术骨干。谷晓丽凭借学到的种植技术,在自家20亩地里种植薰衣草,实现了自主创业;回族妇女马慧玲组织5名姐妹成立绿化小队,负责附近小区的绿化工程维护,日子越过越红火。曾经围着锅台转的妇女们,如今都成了各自领域的“技术专家”,技能让她们“走出去”,更让她们的致富路越走越宽。
初心如磐,彰显巾帼担当
“作为合作社的负责人,不仅要带领大家赚钱,更要让姐妹们感受到温暖、找到归属感。”毕强始终把员工的冷暖放在心上,依托合作社妇女小组组建巾帼志愿服务队,打造“妇女微家”,将各族妇女紧紧团结在一起,关心关爱低收入、留守老人和困境妇女。谁家中有难事,她都会第一时间上门帮扶;逢年过节,她总会带着慰问品走访困难员工家庭,送去关心与温暖。
同时,毕强还利用休息时间,带领志愿服务队向妇女员工宣讲惠农政策、民生保障及妇女儿童相关的法律法规,让大家懂政策、会用政策,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她的努力下,合作社不仅是就业增收的平台,更成了各族妇女的“暖心之家”,先后安置了多名下岗、无业、困难妇女就业,帮助她们实现了脱贫致富。
![]()
十年耕耘,硕果累累。2022年,毕强在师市人社局举办的就业创业之星评选活动中荣膺第一名;2023年,合作社荣获师市“优秀农业合作社”称号,她本人也被选为可克达拉市女企业家协会副会长;2024年,她又当选为可克达拉市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七十团“三新”领域妇联主席,在整合资源、搭建供应链和销售渠道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面对荣誉,毕强始终保持清醒:“荣誉是对我的认可,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展望未来,她计划带领合作社深耕花卉苗木进出口贸易,扩大产业影响力;同时,继续完善技能培训体系,让更多妇女掌握一技之长、实现增收致富。
“我会一直坚守初心,带着姐妹们在致富路上笃行致远,用实干书写新时代女性的精彩篇章。”深秋的阳光下,毕强的目光坚定而明亮,正如她带领大家种出的“致富花”,在沃野上绽放出最美的光彩。
▌本文来源:四师妇联
编辑/王萌 责编/曹艺丹 张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