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网
![]()
2025 年药店行业正经历深度调整期。截至前三季度,一心堂、益丰、老百姓、大参林、健之佳、漱玉平民六大连锁药店累计关闭门店 1927 家,关店潮与业绩分化的双重现象,折射出行业竞争格局的重构与发展逻辑的转变。在政策调控、市场竞争与消费需求升级的多重压力下,药店行业正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头部企业的战略选择将决定未来市场格局。
关店数据的背后,是行业 “提质增效” 的必然要求。从六大连锁的关店情况来看,大参林有447家直营门店关闭,益丰、一心堂分别以 440 家、430 家紧随其后,老百姓、漱玉平民、健之佳则分别关闭 304 家、223 家、83 家。这一数据并非意味着行业衰退,而是连锁药店主动优化门店布局的结果。近年来,药店行业经历了野蛮生长,部分企业为抢占市场盲目扩张,导致部分门店选址重叠、运营效率低下。随着医保控费、药品集采等政策的深入推进,单店盈利空间被压缩,低效门店的生存压力陡增,关闭冗余门店成为企业降本增效的重要手段。
业绩表现的分化,则凸显了企业运营能力与战略布局的差距。在关店的同时,六大连锁的盈利表现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益丰大药房、大参林、漱玉平民三家企业实现了营收与净利润的双重增长,其中漱玉平民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 927.37%,其 74.46 亿元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5.19%,展现出强劲的区域市场竞争力;大参林凭借 200.68 亿元的营收规模稳居前列,净利润同比增长 25.97%,彰显了规模效应与运营效率的协同优势;益丰大药房营收 172.86 亿元,净利润增长 10.27%,保持了稳健的发展态势。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心堂、老百姓、健之佳三家企业面临盈利压力。一心堂营业收入同比下降 4.33%,净利润下降 8.17%;老百姓营收微降 1.00%,净利润降幅达 16.11%;健之佳营收与净利润分别下降 2.77% 和 0.22%。这三家企业的业绩下滑,一方面源于门店优化带来的短期冲击,另一方面则与区域市场竞争加剧、成本控制能力不足有关。以老百姓为例,其全国性布局导致管理难度增加,而健之佳聚焦西南市场,面临本地企业与全国性连锁的双重挤压,盈利空间被持续压缩。
行业变局的核心驱动力,是政策、市场与消费三大因素的深度变革。政策层面,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药品集采常态化、执业药师配备新规等政策,推动药店行业从 “卖药为主” 向 “健康服务” 转型,合规成本与运营标准显著提高;市场层面,线上购药渠道的崛起分流了部分线下客流,传统药店的渠道优势受到挑战,而社区团购、O2O 配送等新模式的出现,要求企业重构供应链与服务体系;消费层面,消费者对健康服务的需求从单一购药向慢病管理、健康咨询、养生保健等多元化方向延伸,倒逼药店企业提升专业服务能力。
面对行业变革,连锁药店的破局之路在于战略转型与能力升级。对于头部企业而言,一方面要持续优化门店布局,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单店运营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另一方面要拓展服务边界,打造 “药品 + 健康服务” 的复合型业态,提升用户粘性与盈利空间。同时,供应链整合也是关键,通过集中采购、自有品牌培育等方式,降低采购成本,增强产品竞争力。
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未来药店行业将呈现 “强者恒强、区域深耕” 的格局。全国性连锁企业凭借规模优势与供应链整合能力,将进一步扩大市场;而区域头部企业则通过深耕本地市场、打造差异化服务,在细分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关店潮不是行业的终点,而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起点,随着行业集中度的提升与服务模式的创新,药店行业将迎来更加规范、高效、多元的发展阶段。
2025 年前三季度的行业数据,是药店行业转型期的一个缩影。关店 1927 家的数字背后,是行业告别粗放增长的理性选择;业绩分化的现象,则提醒企业在规模扩张的同时,更要注重运营质量与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在健康中国战略的指引下,药店行业作为医疗健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前景依然广阔。未来,只有那些能够适应政策变化、满足消费需求、持续创新升级的企业,才能在行业变局中脱颖而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