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
2025年的第一缕风并未吹来希望,反而带来了三年来最沉重的经济打击——美国一季度GDP环比按年率骤降0.3%,成为自疫情复苏以来首次陷入负增长。
仅仅几个月前,2024年第四季度还保持着2.4%的增长动力,经济走势看似稳健上行。然而形势急转直下,正增长迅速被吞噬,市场措手不及,投资者信心随之动摇。
面对数据崩塌,前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平台迅速发声,将责任全盘推给拜登政府留下的“经济烂账”,坚称当前困境与自己重启的关税政策毫无关联,并再度许诺:一旦关税全面落地,企业将如潮水般回流美国本土,经济繁荣指日可待。
![]()
但现实果真如此吗?所谓“前任遗留问题”的说辞背后,是否掩盖了更深层、更直接的政策失误?以下三个被刻意忽略的事实,或许才是揭开这场衰退序幕的关键钥匙。
依据美国商务部于4月30日正式发布的核心经济报告,2025年第一季度实际GDP环比折合年率下滑0.3%,不仅超出市场预估的-0.2%,更与过去两年平均约3%的增速形成鲜明反差,标志着经济增长引擎出现严重失速。
就在同一天,参议院投票否决了一项旨在废除特朗普主导的新关税措施的提案。路透社随即发表深度分析指出,正是这些频繁变动且缺乏协调的关税举措,成为诱发此次萎缩的核心动因。
![]()
尽管特朗普公开呼吁公众“保持冷静和耐心”,并反复强调经济下行与其贸易策略无关,但主流经济学界对此说法普遍持否定态度。
彭博社早前已有预警:一季度的萎缩仅是关税冲击波的第一道浪头,后续连锁效应将持续扩散,影响范围将逐步深入至供应链、就业与消费终端。
业内权威专家已绘制出清晰的衰退时间线。阿波罗全球管理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托斯滕・斯洛克明确指出:从5月上旬起,美国主要港口的集装箱船舶进港数量将开始显著减少。
![]()
进入5月中下旬,卡车货运订单将急剧萎缩,零售货架空置现象将日益普遍,企业营收随之大幅缩水。
预计5月底至6月初,运输业与零售行业将迎来一波裁员潮;到2025年夏季,全国性经济衰退将正式确立。
这一预测并非空谈。洛杉矶港——全美最大集装箱门户——的高级官员已公开确认,下周入境货轮运量预计将出现断崖式下跌,这正是衰退初期最直观的实物验证。
![]()
商界领袖们的反应更是直接撕开了政治宣传的外衣。美国航空、百事可乐、宝洁等跨国企业的高层接连发出警示: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的高度不确定性,已严重干扰企业长期规划,同时加剧消费者心理不安。
通用汽车于4月29日宣布撤回其2025年度盈利指引,理由正是汽车零部件关税带来的成本波动与供应风险;高露洁CEO诺埃尔・华莱士在下调全年预期时坦言,政策环境的不稳定性使家庭支出趋于保守,消费意愿明显降温。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资深研究员加里・赫夫鲍尔,这位曾任职于财政部的政策观察者,一针见血地指出:
![]()
当前关税机制为企业决策层制造了前所未有的迷茫期。他们不仅要应对供应链断裂的风险,还需防范客户流失及跨行业报复性措施的可能。这种系统性不确定感,正在迫使企业冻结资本开支,推迟扩张计划。
与此同时,消费者信心指数持续走低。若此趋势延续,美国经济在今年下半年步入技术性衰退的概率极高。
为反驳外界质疑,特朗普近期频频引用沃尔玛感恩节礼篮价格作为“物价下降”的证据,声称今年售价比2024年拜登执政时期便宜了整整25%,以此证明其执政下的食品通胀得到有效控制。
![]()
确实,沃尔玛宣布今年节日餐篮定价低于40美元,相较去年约55美元的价格有所降低。但细究其内容构成,便可发现其中暗藏玄机。
对比清单可见,今年礼篮内含商品种类由21种减至15种,单品总数也从29件缩减为22件,整体分量明显缩水。
更为关键的是品类替换策略:去年包含山核桃派原料与南瓜派材料,今年则完全剔除前者;土豆类食材中,红薯被移除,仅保留褐皮土豆;奶油蘑菇汤由两罐减为一罐;迷你棉花糖、玉米松饼粉、新鲜洋葱与芹菜茎等均未出现在今年配置中。
![]()
取而代之的是成本更低的新鲜蔓越莓,而非去年的加工型蔓越莓酱。尽管新增了青豆罐头、预制馅料、胡萝卜以及三盒通心粉奶酪,火鸡也指定为Butterball品牌且重量定为13.5磅(去年为10至16磅无品牌火鸡),但这些调整难以抵消整体价值缩水的事实。
沃尔玛自身在新闻稿中承认:今年礼篮设计服务于10人用餐需求,而去年仅为8人份。这意味着单位人均成本并无实质下降,所谓“降价”实则是通过扩大分摊基数实现的营销话术,无法反映真实物价水平。
更重要的是,官方统计数据彻底揭穿了这一说法。最新发布的消费者价格指数显示,2025年9月美国食品杂货均价同比上涨约2.7%,相比特朗普重新就职的1月份仍高出1.4个百分点。
![]()
从短期走势看,8月份食品价格环比上升0.3%,7月份涨幅更达0.6%,创下近三年来单月最大增幅纪录。
特朗普声称“仅牛肉价格上涨”,但事实是,过去一年中,数十类日常食品价格均呈现持续攀升态势。所谓“食品价格大幅回落”的论调,不过是脱离现实的政治修辞。
公众心知肚明,节日促销礼篮本就不具备衡量通货膨胀的有效性,因其每年组成差异巨大,缺乏可比基础。特朗普反复炒作此事,更多源于共和党在近期州和地方选举中的失利——生活成本议题成为民主党赢得选民支持的重要抓手。
![]()
然而回避真相无法扭转局势。由关税引发的成本压力已渗透至产业链各个环节:制造商面临进口成本飙升,零售商库存告急,消费者捂紧钱包,港口货运量持续下滑,专家接连发出衰退警报——这些都不是“前任锅”可以解释的现象。
回顾时间节点,2024年第四季度GDP尚能维持2.4%的增长,而进入2025年后立即转负,恰恰对应着特朗普新关税政策密集出台与实施的关键阶段。
![]()
多数经济学家一致认为,关税抬升了进口商品价格,政策反复增加了商业预期的模糊性,双重作用导致消费与投资双双放缓,最终拖累GDP步入负区间。
至于“企业大规模迁回美国带来繁荣”的承诺,至今未见任何实质性成果。相反,越来越多跨国企业选择收缩在美业务或转移生产基地,以规避高额关税带来的运营风险,这与特朗普设想背道而驰。
![]()
归根结底,当前美国经济困局是一场由错误贸易政策触发的系统性危机。
关税虽可在短期内保护部分产业,但从长远来看,必然招致贸易伙伴反制,推高国内生产投入成本,削弱企业竞争力,抑制市场活力,最终拖累整体经济成长。
从企业高管的集体警告,到经济学家的精确预测,从港口吞吐量下滑,再到食品价格连月上涨,所有信号都在指向同一个结论:没有哪个国家能够依靠封闭与保护主义走向繁荣,唯有开放合作、互利共赢,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正确路径。
![]()
对于普通民众而言,经济萎缩的影响已悄然显现:食品价格上涨加重家庭负担,企业削减投资减少就业机会,消费信心低迷进一步压抑市场需求。
倘若特朗普政府继续无视关税政策的真实代价,一味将问题归咎于前任政府,恐怕难以找到破解困局的有效方案。
![]()
未来数月,美国经济是否会沿着专家预测的时间轴滑入全面衰退?现行关税政策是否会迎来回调?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亿万美国人的生计福祉,也将对全球贸易格局与金融市场产生深远震荡。
但无论如何,掩盖事实解决不了危机。唯有勇敢正视政策偏差,果断调整方向,才有可能阻止衰退深化。这或许是当下美国最需要直面的现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