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新能源汽车这行当,总有那么几家企业让人又爱又恨。威马汽车就是其中之一,当年它跟蔚来、小鹏、理想齐头并进,风头正劲,谁成想转眼间就栽了大跟头。创始人沈晖那叫一个典型,烧了四百多亿融资,最后人影都没了,留下一堆烂摊子。
威马的崩盘不是一夜之间的事儿,而是积累了几年的一堆问题堆积爆发。负债两百多亿,听着吓人,但细扒开看,里面全是烧钱不赚钱的教训。沈晖这人,从传统车企跳出来,本想复制特斯拉模式,结果踩了贾跃亭的老坑,远走海外,成了新版“信徒”。
![]()
沈晖的造车野心:从老将到新势力的尴尬转型
沈晖这人,汽车圈子里算得上老江湖了。早年在美国念书,搞机械工程,毕业后在美国能源公司和零部件企业混了好几年,积累了不少技术底子。
回国后,他先在博格华纳中国区干工程师,一路爬到总裁,那时候主抓传动系统和电气优化,挺务实的。2006年跳槽菲亚特中国,当副总裁,推动本地化生产,帮着把进口车变成国产款,成绩单上写满了供应商谈判和质量把控的案例。
2010年,他进吉利控股,当副总裁兼执行委员会成员,正赶上吉利收购沃尔沃那会儿,他参与谈判,帮着敲定股权和本地化条款。2014年升沃尔沃中国区董事长,负责销售和车型开发,那几年沃尔沃在中国销量翻倍,他功劳不小。
![]()
可好景不长,2015年沈晖辞职了,转头搞新势力。为什么?大概是觉得传统车企太稳当,没新鲜感吧。他拉上博泰集团的资源,年底在上海组威马团队,主打智能电动车。2016年,威马融到百度和腾讯的投资,沈晖亲自上阵,强调自建工厂,避免代工风险。
温州和黄冈两厂建起来,总产能规划25万辆,这在当时的新势力里算大手笔。2017年,首款概念车亮相,沈晖在发布会上吹嘘智能驾驶技术,团队扩张到六百人。2018年,黄冈厂开工,2019年EX5投产,威马一度销量超蔚来,沈晖那时候自信满满,说要当中国特斯拉。
但问题从这儿就开始冒头了。威马烧钱速度飞快,2020年疫情一闹,市场销量下滑,沈晖赶紧调整,推降本增效,供应链本地化。可融资虽多,累计超410亿,但花得也狠。2021年亏损82亿,沈晖个人薪资却拿了12.6亿,管理层总薪酬17.5亿,这数字一出,舆论就炸了锅。
![]()
IPO三次失败,香港和纳斯达克都黄了,投资者开始撤。沈晖的野心大,技术上靠从吉利挖人,供应链控制在核心高管手里,但市场竞争太猛,比亚迪和特斯拉压着价,威马的定位模糊,智能卖点没落地。
2022年,销量继续滑坡,工厂开工不足,员工开始拖薪。沈晖这时候还公开说“像牲口一样活下去”,听着励志,实际是资金链绷紧的信号。他从老将变新势力掌门人,本该是加分项,结果成了尴尬转型的典型:技术底子厚,但商业模式没跟上,烧钱换不来规模。
威马的早期高光,靠的就是沈晖的人脉和吉利背景。收购沃尔沃那笔生意,让他跟李书福关系铁,挖了不少人才。但这也埋下隐患,吉利后来告威马侵权,最高法判威马赔6.4亿。
沈晖的转型野心,表面风光,骨子里是赌注太大。新势力这池水,传统背景帮你起步快,但不接地气,就容易翻船。威马的教训,就在于这儿:老将的经验得配上新市场的节奏,不然再牛的履历,也挡不住债务的浪潮。
![]()
债务黑洞的吞噬:威马从明星到负债王的速朽之路
威马的崩盘,说白了就是钱烧光了。2023年底,资金链彻底断,负债总额203.67亿,资产才39.88亿,资不抵债到家了。欠员工薪资、赔偿和福利超4000万,平均每人十万出头;供应商欠款17.34亿,平均一千多万一户,里面有科大讯飞、特来电、比亚迪这些大头。
车主更惨,APP卡顿,零件断供,只能拆二手件凑合。2023年10月16日,沈晖借慕尼黑车展的名义飞德国,转机直奔纽约,从此音讯全无。官方否认跑路,说他海外工作多年,但春节后就没在公司露面,家人早移民美国,这跟贾跃亭的剧本一模一样。
为什么烧成这样?威马的模式是重资产,自建厂房、研发智能系统,花销大。早期融资顺风,百度、腾讯、百度风投轮番上,累计410亿进账。可钱没转化成销量,2021年亏82亿,2022年继续亏,工厂闲置,库存积压。IPO失败三次,投资者信心崩,2023年9月开始传预重整。
10月,正式申请,法院受理。沈晖这时候选择出走,留下高管侯海靖、方某、肖某、周某这些人,被查合同诈骗、国有资产流失、职务侵占。吉利胜诉那案子,更是雪上加霜,赔6.4亿。
![]()
对比贾跃亭,沈晖的路子如出一辙。乐视当年烧钱生态,贾跑美国画饼;威马烧钱智能,沈晖也跑美国留债。不同是,贾跃亭至少还有FF的壳,沈晖这儿连壳都碎了。威马的速朽,不是市场问题,而是管理层决策失误。沈晖薪水高,团队花销大,却没控制成本。
供应商被拖欠,员工讨薪,车主维权,这连锁反应把威马推下悬崖。债务黑洞吞噬一切,从明星企业到负债王,就差这一步。接地气说,这事儿提醒大家,造车不是扔钱就能成,模式不对头,再多融资也白搭。威马的教训,够新势力们喝一壶的。
重整启动后,问题也没少。2024年12月11日,三家关联公司并入程序,债权人申报期一开,供应商蜂拥而上。2025年1月7日,法院公告在1月21日开会,视频连线数百人,报告一读,负债数字砸下来,大家傻眼。员工债权4000万,供应链17亿,表决通过,但执行难。
车主APP不稳,售后烂尾,全国维修点关门大吉。沈晖的缺席,更让债权人火大,他最后一条动态是2023年1月8日,转发南昌舰视频,从此人间蒸发。这债务风暴,不光是数字,是无数小企业、员工、车主的血汗钱。威马的速朽,暴露了新势力通病:融资狂欢后,盈利遥遥无期。
![]()
重整迷雾中的挣扎:宝能系接盘,能否逆转乾坤
2025年4月3日,法院批重整计划,深圳翔飞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接管四家核心实体,先投10亿复工。翔飞股权穿透,指向宝能系,这让重整添了层资本游戏的味道。宝能姚老板,汽车圈折腾多年,前有观致、奇瑞合资,现在瞄上威马,图啥?大概是捡便宜货,重组后低成本复出。
9月6日,威马发供应商白皮书,规划三步走:2025-2026复兴,9月复产EX5和E5,年销1-2万台,布局泰国KD厂,进东南亚中东;2026-2027研发加速,销超60万;2028-2029投10款新车,2027-2028IPO。
听起来雄心勃勃,但落地难。11月3日,威马官宣“好事将近”,海报一发又删,疑云四起。11月5日,APP“小威随行”重上线,修了蓝牙和远程控,但核心功能还卡壳。复产目标定在9月,可到11月10日,EX5 E5还没影儿,年销1万台的保底,怕是悬。
![]()
供应商债权清偿,15万以下现金,6个月到账;大的分期,协议签了,但资金链还紧。团队扩到143人,品牌更新,营销网重搭,可市场变了,2023年比亚迪出口超520万,登顶全球销冠,威马这老车型,竞争力弱。
宝能接盘,是救命还是续命?姚老板的汽车路,观致亏惨,传祺合资也磕绊,现在威马负债超260亿(重整后数字浮动),重组投资148亿主体债,112亿暂缓,战略方补100亿多。表面是重生,实际是资本收割。供应商白皮书安抚人心,但欠款拖着,信任难回。
车主售后渐稳,零件供上来了,可APP不稳,远程控出问题,用户吐槽不断。威马的挣扎,在于产品停滞,技术没跟上。早期靠智能卖点,现在对手卷电池、智驾,威马落后两代。重整迷雾中,宝能的野心显露:低价拿资产,重组上市套现。这不是单纯救企业,是资本的算盘。
威马的未来,赌注在宝能手上。泰国厂选址了,东南亚市场有戏,但国内竞争白热,蔚小理稳住,哪吒高合喘气,威马杀回,得有真货。
11月发布会月底开,新股东卓凯持股81.82%,宝能影踪重。能不能逆转?难说。威马从崩盘到重整,暴露行业痛点:新势力活下来靠融资,死掉也因烧钱。宝能这手,玩得精,但威马的债山,还得供应商和员工埋单。
![]()
沈晖的出走,是威马故事的痛点。造车新势力超48家,活着的不到24,淘汰率超50%。蔚小理虽稳,但被收购风险大。威马的警钟,在于创始人责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