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好,我是小卿~
愿你生活有光,向阳生长!
别人怎么对你,都是试探你的底线。而嫌弃,从来不需要大声说出来。
1
人的态度是无声的语言,早在他开口之前,行动已经说明了一切。
大学时,我有个走得特别近的朋友。
一起上课、吃饭、逛操场,连选选修课都要凑同一个老师。
那时候觉得,彼此的默契是刻在日子里的,谁也没想过“嫌弃”这种词会和我们有关。
直到有一次,我兴冲冲约她周末去新开的书店,她回:“这周有点事,再看吧。”
那种含糊,像突然卡进鞋里的石子,不疼,但每一步都不舒服。
后来我才发现,她所谓的“有事”,是和其他人去了我们说过要一起打卡的展览。
其实,嫌弃早就露了痕迹。
是我自己不愿意相信:
她回消息越来越慢,语气越来越淡,一起走的时候,她总下意识加快脚步。
2
沉默的疏远,比争吵更伤人。
工作后合租,遇到一位室友。
起初处得挺好,下班偶尔一起做饭,周末一起追剧。
不知从哪天起,她开始“忘了”倒公共区域的垃圾,“忘了”轮到她买的洗手液。
我提过一次,她笑笑:“最近太忙了,下次注意。”
可“下次”从没来过。
直到某天我提前下班,撞见她正和朋友视频,语气轻快:“哎,跟我住那人有点邋遢,我都不想跟她共用厨房了。”
那一刻我才明白,哪有什么“忘了”,不过是觉得你不值得她费心。
真正的嫌弃,连解释都懒得给。
3
被忽略的感觉,像钝刀割肉。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
在群里说话,所有人都跳过你回复下一条;
提议聚餐,大家纷纷说“再看”,转头却约了另一场;
你穿了新衣服,有人上下打量一眼,什么也没说,却微妙地转开了视线。
这些瞬间像小小的刺,不致命,但扎人。
成年人的世界,早就没了直白的“我讨厌你”,取而代之的是不动声色的疏离、似笑非笑的敷衍、和越来越短的回应。
4
不是你不够好,只是你不在对方的标准里。
曾经我也会纠结:是不是我话太多?是不是我性格无趣?
后来才懂,一个人嫌弃你,未必是你不好,可能只是你不在他认可的范围内。
就像你喜欢安静,他却嫌你沉闷;你活泼开朗,他又觉得你聒噪。
他的标准一变,你的“问题”也就跟着变了。
后来我才明白,这就像点菜,他口味重想吃辣,你偏偏是道清甜的小菜。
你没啥问题,就是不对他胃口罢了。
5
识别嫌弃,是成年人必备的自觉。
如今我学会了迅速识别这些信号:
回你消息像电报,惜字如金;
对你的分享从不接茬,只敷衍“嗯嗯”;
需要帮忙时永远“在忙”,却总在朋友圈活跃;
和你相处时,身体总微微后倾,像在准备随时离开。
一旦察觉,我不会再追问“为什么”,而是悄悄后退,把精力留给那些见到我就眼睛一亮的人。
6
告别嫌弃你的人,是给自己腾地方。
这两年,我渐渐学会了“减人”。
不舒服的关系,不再勉强维持;总让我自我怀疑的人,默默保持距离。
生活突然轻松了很多,因为不用再猜“他到底什么意思”,也不用再为别人的冷淡找借口了。
空出来的时间,我读书、散步、学画画,甚至只是发呆,都比在嫌弃的目光里自我检讨要快乐。
最后想说的话
嫌弃很伤人,但更伤人的是,你明明感觉到了,却还骗自己“是我想多了”。
其实,直觉从不骗人。
当你反复纠结“他是不是讨厌我”时,答案通常已经是“是”了。
别把宝贵的情感浪费在验证别人的嫌弃上。
转身离开,不是认输,是终于决定对自己好一点。
因为,你的真心和热情,永远该留给那些愿意双手接住它的人。
❤️感谢你看到这里,下期再会~
点亮【赞和❤】
关注小卿,一个想借文字之光,与你一起向阳生长的好朋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