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起长安、西至罗马的古丝绸之路,甫一进入中亚便分岔为北、中、南多条干线,使得中亚成为“东来西往、南联北通”的咽喉地带。
从5世纪至8世纪,活跃于撒马尔罕至长安“一线”的中亚商人,将中国的丝绸、瓷器,印度的香料、宝石,波斯的银器、地毯,欧亚草原的马匹、皮毛汇聚于此,并通过“银锭+萨珊银币”的双轨结算,形成横跨万里的“国际中转超市”。
除了商贸交流,中亚在技术与文化方面也发挥了放大器的作用。纸张、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经此传入伊斯兰世界,再至欧洲;同时,天文、医学、葡萄种植、玻璃制造、驯马技术又经此向东输送;佛教、祆教、摩尼教、景教、伊斯兰教也先后在此相遇。
16世纪后,随着海上贸易的兴起,中亚的枢纽地位一度衰落;今日,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持续深化,中亚“十字路口”的价值再次得以凸显。这片大地,正在帕米尔高原与天山雪峰相映的万道金辉中苏醒。
2001年,上合组织成立。二十四载春华秋实,上合组织成为当今世界幅员最广、人口最多的综合性区域组织。2024年,中国与上合组织其他成员国贸易额约5124亿美元,同比增长2.7%,创历史新高。中白工业园、鹏盛工业园、中泰新丝路塔吉克斯坦农业纺织产业园……一座座跨境产业枢纽拔地而起,见证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深度融合,昭示“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落地生根。
2013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风起东方。中亚作为首倡之地,与中国率先实现合作文件全覆盖。截至2024年11月,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输气逾5000亿立方米,中哈原油管道、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中吉乌公路、中塔公路纵横成网。昔日“陆锁国”变身“陆联国”,中亚各国正在拥抱广阔的太平洋出海口。
2024年6月,中吉乌铁路三国政府间协定正式签署。待2031年竣工,这条东起新疆喀什、穿越吉尔吉斯斯坦、西至乌兹别克斯坦的“钢铁动脉”,将成为中国通往中东、欧洲的最短陆桥,重塑亚欧物流版图。
千百年来,商旅络绎、使节相望,驼队与班列接力,马蹄与汽笛和鸣,铺就横贯欧亚、融通文明的古今丝路。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共建“一带一路”、上合组织、中吉乌铁路等时代引擎,载着我们驰骋中亚的广袤沃野,聆听丝路的澎湃涛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