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人都在聊徐州一户人家的水费事儿,没别的,就是这费用实在超出正常人的想象,好好过日子的老两口,突然收到一张上万元的缴费单,换谁碰到这种事,心里都得又慌又堵。
这事儿的主人公,是徐州徐先生的岳父母,老两口年纪不小了,平时过日子特别节俭,用水也一直有准谱。这么多年下来,每个月家里的用水量都稳定在十几吨,无非就是做三顿饭、洗洗衣服、偶尔浇浇窗台的花,再加上日常洗漱,完全符合普通老两口的生活需求,水费每个月也就几十块,从来没出过幺蛾子。可到了10月份,老两口去拿缴费单的时候,刚扫了一眼金额,手里的单子差点没拿稳——不是几百,也不是几千,赫然写着一万多块!
![]()
老两口当下就懵了,自己也没多用水啊,怎么会冒出这么多水费?赶紧给女婿徐先生打了电话,徐先生过来一看,也觉得不对劲,立马就联系了供水公司查原因。等供水公司把数据调出来,一家人更是傻了眼:从8月15号到10月15号,整整两个月时间,家里居然用了1820吨水,算下来水费一共是10528.04元。这么一算,平均一天差不多要漏30吨水,这哪儿是家用,简直比小饭馆的用水量还多,老两口连说“不可能”,肯定是哪里出问题了。
![]()
后来供水公司的工作人员上门核查,挨个检查水管、水表,最后才找到症结——是家里水表后面的水管裂了,而且漏点藏得比较隐蔽,平时看不出来,水就这么悄无声息地流了两个月,才攒出这么惊人的用水量。徐先生心里还是犯嘀咕,这水管漏水的责任,到底该归谁?于是又专门跑了一趟水务局求证,结果水务局的工作人员也明确说了,按照规定,水表前面的管道,维护和责任都归供水公司;但水表后面的管道,不管是安装还是维修,都得由用户自己负责,供水公司的说法没毛病。眼下也没别的捷径,水务局只能建议徐先生,先跟供水公司坐下来好好协商,看看这事儿能不能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
![]()
这事儿传到网上之后,网友们的议论就没断过,说的都是实在话,特别接地气。有网友感叹:“我的天,俩月1820吨水,这水管得漏得多厉害啊!老两口肯定没发现,要是漏在院子角落或者地下,根本看不出来,这也太坑人了,老人家得多心疼钱啊!”还有网友分享了自己的经历,特别有共鸣:“之前我家老房子也漏过水,不过没这么夸张,就漏了几十吨,最后也是自己掏钱修管道,还得补水费,当时我妈心疼了好几天,更别说这一万多的,换谁都扛不住。”
也有不少网友是第一次知道水表分责任的事,纷纷说:“原来水表前后还分这么清楚啊!以前真没留意过,总以为水管的事都归供水公司管,这回算是长见识了,回头我得赶紧回家检查检查我家水管,尤其是厨房和卫生间的,别到时候漏了都不知道。”还有网友替徐先生家支招:“协商的时候可得好好说,毕竟不是故意浪费水,是管道自己坏了,而且老两口也不知情,看看能不能申请减免一部分,哪怕少一点,也能减轻点负担,这么多钱,普通家庭一时半会儿也拿不出这么多。”
![]()
其实看完整件事,最让人觉得无奈的就是老两口的处境,平时省吃俭用,没半点浪费,却因为隐蔽的管道漏水,要承担这么一笔天价水费,换谁都会觉得委屈。水表前后分责的规则,其实本质是为了明确供水公司和用户的义务,从道理上来说没什么问题,但问题在于,很多普通用户,尤其是老年人,根本不清楚这个规则,也没能力及时发现隐蔽的漏水问题,等收到账单时,早就成了“既定事实”,只能被动承担。
供水公司和水务局除了明确责任,或许也能多做些实在事,比如定期给用户发个用水量提醒,要是发现某段时间用水量突然暴涨,主动打电话问问用户是不是出了问题;对家里只有老人的用户,也能偶尔上门帮着排查下管道隐患,不用多频繁,哪怕半年一次,也能避免不少麻烦。希望后续徐先生和供水公司协商的时候,双方能多些体谅,酌情处理,既守住规则的底线,也能多些人情味儿,更能让更多人记住,多检查家里的水管,别再吃类似的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