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驻大阪总领事薛剑近日在社交媒体上针对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的言论发出强烈回应,一句"斩断你们肮脏的脖子"瞬间引爆日本舆论。
![]()
日本政府紧急召见中国大使提出抗议,日本网友群情激愤,媒体连篇累牍报道,整个日本社会似乎被这句话深深刺痛了。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一句关于"砍头"的言论会让日本人如此破防,咱们今天就好好分析一下,从古至今把这件事情彻底给分析清楚了。
第一个是,中国真的能做到这件事情,因为薛剑总领事的言论绝非空穴来风,而是建立在中国日益强大的军事实力基础上的严正警告。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国会公然宣称"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暗示可能军事介入台海局势,这已经触碰了中国核心利益的红线。
中国驻日外交官强硬回应后,日本政府虽然表面抗议,但高市早苗首相却不得不补充说明,今后将避免就具体案例作出类似表述。这种微妙的态度转变,恰恰反映出日本对当前中国军事实力的忌惮。
![]()
薛剑随后发布的解放军军舰照片更是明确传递了一个信息:今天的中国早已不是1937年的中国,日本若敢轻举妄动,必将付出惨重代价。美国驻日大使格拉斯在批评薛剑言论时也不得不承认,中国确实已经拥有了区域威慑能力。
东京国际问题研究所的山本教授分析称,日本社会对"砍头"一词的过度反应,某种程度上暴露了其面对中国崛起时的焦虑心态。当中国外交官不再温文尔雅而是展现出与国力相匹配的强硬时,习惯了俯视亚洲的日本一时难以适应这种角色转换。
第二个是日本人的传统文化对砍头有着深深的恐惧,而这种恐惧是刻在骨子里面的。
在日本神道教传统中,头颅被视为灵魂的居所,斩首不仅意味着肉体消灭,更代表着灵魂无法安息、永世不得超生。
![]()
历史上,日本武士阶层将斩首视为最耻辱的死法。相比之下,切腹自杀反而被视为光荣的结束,因为这样可以保持头颅与身体的完整。这种文化基因使得"砍头"在日本语境中具有特殊的恐怖含义。
更耐人寻味的是,日本在二战期间对中国军民实施过大量斩首暴行,他们比任何人都清楚这种行为的残酷性。如今反过来被警告"斩首",触发了其历史记忆中的恐惧回路。正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日本学者所说,施暴者最害怕的就是有朝一日暴力会反弹到自己身上。
![]()
社交媒体上,许多日本网友的过激反应恰恰印证了这一点。有人称这是"恐怖主义威胁",有人说这是"杀害预告",还有人称"侮辱日本就等同于开战"。这种集体性恐慌,暴露了其内心深处的不安全感。
当然了,日本人越不喜欢这样做,我们就越要这样做,毕竟做让日本人不高兴的事情会让我们觉得很爽,比如说我们的先辈们就曾经做过,而且是砍瓜切菜一样的砍。
让我们把时间回溯到1933年,长城喜峰口战役中,中国29军大刀队夜袭日军营地,用冷兵器斩杀大量日军士兵,创造了"皇军的奇耻大辱"。据史料记载,此战后日军人人自危,夜间和衣持枪而睡,甚至有人戴着钢盔防砍头。
![]()
1938年华南战场上,黄啸侠创编的《抗日大刀法》被广泛传授,由广东武林高手组成的大刀队神出鬼没,专砍日军头颅,以至于日军在广州到处搜捕黄啸侠。当时日军对操广东口音者格杀勿论,可见其恐惧之深。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近百年后,当中国外交官用"斩首"一词警告日本时,这个国家再次表现出病态的恐惧。日本《产经新闻》的社论称这是"对国际秩序的挑衅",却选择性忘记了其先辈在中国土地上的暴行。
一位研究东亚关系的学者指出,日本对中国"砍头"警告的过敏反应,某种程度上是其历史罪责的心理投射。当他们听到这个词时,脑海中浮现的或许正是其祖辈在中国犯下的那些斩首暴行,以及中国军民挥舞大刀复仇的可怕画面。
![]()
现在这场外交风波远未结束。日本政府虽然要求中方道歉并删除帖文,但中国外交部不仅没有让步,而是指责高市早苗的言论是"干涉中国内政",并要求日方"停止挑衅越线"。这种强硬对强硬的态度,标志着中日关系进入了新的博弈阶段。
薛剑的言论在中国国内获得了广泛支持。许多人认为,面对日本政客越来越露骨的干预台海意图,外交官理应用对方听得懂的语言予以回击。毕竟,日本在台湾问题上的每一次越线,都是在挑战二战后的国际秩序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