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保定,有一个村子名叫米北庄。
让人意外的是,这个地方靠“死人经济”一年能赚出11个亿。
走进村口,你看不到田地,也听不到鸡鸣,满街都是花圈、寿衣、骨灰盒、纸扎屋,整条街灯火通明,仿佛永不落幕的白事集市。
![]()
在别人眼中,这里阴气重得吓人,可在当地人看来,这里人气旺得惊人。
有人戏称,米北庄是中国最特殊的“金融中心”,专门印“阴间货币”,出口“来世用品”。
可笑归笑,这一行业,早已养活了整个村,也悄悄映照出中国人复杂的“死亡观”:既敬畏,又依赖。
01
很多人第一次来米北庄,都会被震撼到。
路边全是五颜六色的纸活,从豪车、别墅,到LV包、iPhone、股票曲线图,什么都有。
空气里弥漫着纸浆味和蜡烛香,像一场永不谢幕的仪式。
有的店铺主打冥界奢侈品,展示柜里摆满阴间私人飞机、豪华游艇,有的干脆贴出招牌:生者勿扰,逝者专供。
整个米北庄,光殡葬用品门店就超过500家,从业者两三万人,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做“死人生意”。
![]()
在这里,上班族月薪一万只是起步价,普通家庭年入三十万很寻常。
有人靠卖寿衣供孩子上大学,也有人靠烧纸生意买了两套房。
一个外地批发商感叹,在别的地方,做“死”的生意可能招人嫌。
但在米北庄,谁家不做这行,反倒会被人问一句:你家这是没手艺?
米北庄的起点,是清朝时期的纸花作坊。那时候,村里人靠手艺扎车马人,送进灵堂陪葬。
到了现代,纸花、绢花、寿衣、骨灰盒、冥币,全都成了流水线上的商品。
死者为大的信念,让买家几乎不讲价。
顾客常说,人走了,就该体面。于是,殡葬行业天然拥有暴利属性。
可讽刺的是,这笔好赚的钱,真正落在村民手里的,并不多。
02
一件寿衣,从米北庄出厂价三百块,到城市终端卖到三千,甚至上万,可这中间的利润,村民分不到。
他们靠量,不靠价。
纸花一束几毛,绢花一捆十块,全年不停生产,才能赚点辛苦钱。
有人说:“这是死人也能养活活人的行当。”可在村民看来,这更像是生死两头忙。
白天赶工扎纸人,晚上还得送货,三更半夜的米北庄,不时有卡车出村,送往全国的殡仪馆、批发市场,甚至出口海外。
![]()
去年,一段外国网红烧冥币的视频爆火,她声称烧完就中了大奖。
从那以后,越来越多外国人开始在电商平台下单“Chinese Ghost Money”,还真成了一门外汇生意。
村民笑说:“别人出口芯片、机械,我们出口阴间货币。”
不过,在这场冥币潮里,村民依旧拿的是最微薄的一份。
真正暴利的,是那些坐在电脑前搞营销的中间商,他们一夜之间能赚到米北庄人干一年的钱。
这听起来荒诞,但在很多传统行业中,都是同样的剧本。
03
在中国文化里,死亡是最忌讳的字眼,没人愿意谈,也没人愿意触。
可米北庄的人早就打破了这种禁忌。
孩子从小就在花圈堆里长大,认识的第一个字往往是“奠”。
他们能一眼分辨“素色纸”和“祭纸”的区别,甚至能熟练操作扎花机。
村里的女人擅长做寿衣,男人精通做纸扎,有人家用骨灰盒当储物罐,有人用寿衣布当窗帘。
对他们来说,这些东西早已不是“死亡”,而是一种手艺、一份职业。
有人问他们:“怕不怕?”
一位中年老板笑着说:“怕啥呀,这玩意儿不过是一张纸、一块布,哪来的鬼?”
![]()
他们早已不在意阴气阳气,只在意订单和出货量。
可即便这样,他们的生意也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
国家推广火葬、提倡节俭治丧,纸扎大屋、冥币成堆的场面,正在慢慢减少。
新规出台后,不少产品被限制销售。
这意味着:米北庄的黄金时代,可能真的要过去了。
于是,一些年轻人开始转型。
有的尝试做绿色祭祀,设计可降解纸制品,有的开发线上“云祭扫”服务,还有人拍短视频,把殡葬文化讲成知识科普。
他们发现,当死亡不再是禁忌,而是可以被讨论的议题,生意也能变得温和、理性。
04
有人说,米北庄是个荒诞的存在,一群人靠死人吃饭,却又最懂得珍惜活着。
事实上,这个村子的繁荣,不是因为人死得多,而是因为人活得有牵挂。
中国人讲究“慎终追远”,烧纸、扎花、做寿衣,不只是仪式,更是一种情感寄托。
那一张张飘向天空的冥币,装满的是子孙的思念。
米北庄之所以能火百年,是因为它抓住了人类最本能的需求:对失去的恐惧,对亲人的想念。
可同时,它也暴露出另一面,我们太容易在仪式感里迷失。
![]()
有的人为了体面,非要买最贵的棺、最豪的纸屋;有人甚至贷款办葬礼。
而对逝者来说,他们要的从不是铺张浪费,而是被记得、被尊重。
米北庄的这门死人生意,其实在提醒我们:死亡不是生意,而是情感的延续,那些冥币、纸人、花圈,不过是我们表达思念的媒介。
如果有一天,人们能用更环保、更理性的方式祭奠先人,让传统变得温柔而不迷信,或许这才是米北庄真正的“升华”。
05
米北庄的故事,听起来阴森,其实最有人情味。
这里的每一张纸、每一个花圈,背后都藏着一个家庭的悲喜与生计。
有人靠它生活,有人借它思念,也有人因它反思。
在快速变化的时代,连死亡都成了产业,可我们终究要学会直面它,而不是逃避。
![]()
当一个民族能平静地谈论死亡、理解死亡、接受死亡,也就真正学会了如何好好地活。
死亡从未带走生意,它带走的,是浮躁与虚伪。
而留下的,是那些仍在灯下扎纸、手上带浆、心里装着亲情的中国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