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国内首座三塔四跨“O”形矮塔斜拉桥——伊犁河三桥正式通车,作为连接伊宁市与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的重要过河通道,大桥通车使两地车程缩短了近1小时。
![]()
伊犁河三桥地处伊宁、可克达拉、察布查尔三地交界中心地带,起点位于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伊宁园区,跨越伊犁河,终点位于察布查尔县湿地公园,全长2.86公里,按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兼城市主干道标准建设,设计时速60公里。
![]()
伊犁河三桥主桥造型独特,主桥中塔高51米,两侧边塔高50米,均为下部C50混凝土结构、上部“O”形钢结构索塔,技术复杂,施工难度高。建设中,项目部大力推广应用信息化、智能化技术,通过数字化建模,精准还原主塔搭建全过程,确定最佳拼装方案,由“三维千斤顶+高精度全站仪”配合进行微调,保障了近百吨重的异形钢主塔节段毫米级拼装定位;建立了全过程仿真计算模型和施工监控系统,对桥梁关键部位及斜拉索受力数据实时采集分析,科学指导施工,保障了梁体线形及索面三维曲面的完美呈现。针对大桥“富水卵石土地区大直径超长桩基施工”、“大体积混凝土承台一次性浇筑”、“空间双曲面斜拉索体系精准定位”、“变高度单箱三室宽截面主梁施工”等多项技术难题,项目经理部不断优化施工方案、强化技术攻关,形成了《大跨度三塔斜拉桥“O”形钢主塔数字化预制加工施工工法》、《钢混结合塔钢绞线引孔装置》等4项工法、10余项知识产权,为伊犁河三桥建成通车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也为同类型桥梁建设提供了“三局方案”。
![]()
在匠心建造的同时,项目部积极践行绿色施工理念,在跨河两端设置了隔油沉淀池,施工废水经过处理后循环利用,节约水资源,避免污染伊犁河水。定期对施工路段与便道进行洒水降尘,同步做好施工区域植被保护与后期恢复规划,实现了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和谐共生。
![]()
伊犁河三桥的环保举措赢得当地群众广泛赞誉,摄影爱好者阿布都努尔表示:“曾经担心建桥影响湿地生态,如今看到环境保护得这么好,我们倍感欣慰。”
![]()
通车当日,种植户朱建贵成为首批过桥的司机之一。“以前去市区贩菜要绕行一个半小时,现在走伊犁河三桥,几十分钟即可抵达,非常方便。”朱建贵高兴地说。
![]()
伊犁河三桥的建成通车,标志着伊犁河谷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珠链玉带”的造型不仅将成为伊犁河上靓丽的风景,更将方便两岸群众生活,带动沿线特色农产品、文化旅游等产业发展,为促进“两霍两伊”一体化、助力“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注入强劲动力。(供稿:吕燕军 摄影:王富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