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朋友经常晒娃,学英语单词、背唐诗、骑自行车,读书等等,但最近一年几乎没晒过,我问他,为啥不晒娃了?
他说孩子三岁之前,我认为我的娃是神童,但三岁之后,却发现他是一个平庸的孩子,啥都学不会,反应也比较慢,就没有晒的动力了。我问他你三岁的时候会多少英文单词?
大概十个。
那不得了,你怎么证明他未来的成就不如你。
他陷入了沉思。
最后我又问他,平庸有啥不好的?
他明显情绪有些激动,怎么能平庸呢,谁愿意自己的孩子平庸啊。
为什么?
对,为什么?很多家长接受不了孩子平庸,到底是为什么?这个是教育的首要问题。
我总结了身边两类人。
一类是爱对比的。
人到中年,朋友约会、同事闲聊,话题基本都围绕着孩子,谁家孩子成绩好,谁家孩子又得奖了。
如果自己的孩子身无长物,干啥啥不行,吃饭第一名,父母就会觉得脸上无光,颜面扫地。
比是天性,更是人性,每个人都在不自主地跟别人比,但从未去思考过,这种比其实是一种内耗。就像社会用赚钱衡量一个成年人一样,所有人开始用成绩审视小孩子。而没有关注他们喜欢什么,热爱什么,过得是否幸福快乐。
另一类是为孩子好,好到焦虑、恐惧,没有安全感。
他们认为社会就业这么难,身边的人都在卷,那么孩子从小就应该赢在起跑线上,变成强者,才能在这个社会中立足,赚到很多钱,才能生活幸福。
但其实我想说的是,小时候的平庸,跟孩子的未来没有必然联系。
那么到底该如何面对孩子的平庸,我认为可以拆解一下巴菲特的人生。巴菲特是传奇人物,但他的童年时光却也是平庸度过的。
昨夜巴菲特宣布辞职,他总结了自己的一生,说自己成功最大的秘密就是:
“运气好”。
首先1930年在美国出生,这就是压倒一切的巨大优势。那时候美国是全球第一强国,科技、金融、军事繁荣,处于国运暴发期。
巴菲特出生不到1岁的时候,家庭破产,但父亲又马上创办了证券经纪公司,通过创业实现了财富暴增,在巴菲特12岁的时候 ,父亲还成了国会议员。
母亲没有上班,但却有着极高的数学天赋,被数学教授视作天才,所以巴菲特姐弟三人的智商都在 148 以上,巴菲特本人智商达 152,大概率源于母亲的遗传。
这就是出生红利,父母虽然没有给巴菲特巨大的财富传承,但是基因红利非常优质。
之后巴菲特的好运又来了,遇到了恩师格雷厄姆,让他从技术派变为价值派,收益终生。
遇到了灵魂搭档芒格,和其他朋友,都在他的事业中帮了大忙。
买了一套房子,远离了华尔街的喧嚣,让他保持了内心的平静,而且他一生都活在十分钟的车程之内,觉得自己非常幸运。
他非常重视身体健康,活得够久,还娶了一个好老婆。不仅重塑了他的人格,更是他走向世界和投身慈善的引路人……
巴菲特说自己一直都是好运气。
很多人一看,哎,巴菲特成为股神,就是运气好,自己不成功,就是运气差,命不好。
但谁都没有认真分析过,出生是真的凭借运气,但后面所有运气,都不是偶然,而是一个人品格和能力的结果。
所以我们想要让孩子优秀的前提是什么呢?
首先要问自己能给孩子什么?
当巴菲特有一个不平庸的父母,有钱的老爸,以及数学天赋极高的母亲,把他生在美国一二线大都市时。
多少中国的孩子出生就是在原生家庭的重创中,很多还是偏远农村,留守儿童以及重男轻女的家庭。但这样的家庭,恰恰还必须想让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可能吗?
那么好的父母,如果没有强大的基因传承,那最好也要让孩子进入一个相对比较发达的城市,因为环境塑造人生,不同的城市,孩子从小的格局和认知都不同。
其次是帮孩子塑造优质的品格,这个人格绝对不是聪明。我前几天还在星球里特地讲过,最优质的品格是韧性。
中国式家长,从小最喜欢夸孩子聪明,但这恰恰是投喂毒药。为啥呢?
不是聪明没用,而是天天把聪明当做优势的人,恰恰在其他地方很难做好。
因为他们觉得自己聪明,心态上就会认为可以少学习拿到成果;觉得自己聪明,任何事情都不用怎么上心就可以完成;觉得自己聪明,对自我期待较高,遇到一点点挫折,就很容易陷入自闭和恐慌……
恰恰是这种轻飘飘的状态,导致他们最终只能失败。
所以聪明是放在最后的东西,而摆在第一的则是,韧性。
所以判断一个人是不是高手,并不是他在高峰期有多牛,而是在低谷期有多稳,是否能触底反弹,能实现多次触底反弹的人,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才会成为最终的强者。
在韧性之后,是专注、善良、守信、有责任感、乐观、勇敢、谦虚等等优质的品格。
只有品格能塑造伟大人生,而不是聪明。聪明无法塑造伟大。
所以无论是孩子,还是年轻人,切勿用聪明这个词奖励他们,否则会毁掉他们的一生。
为什么孩子的品格比成绩更重要?
因为良好的品格,才会让一个人运气变好。
试问你愿意跟一个不诚实人交往吗?愿意跟一个偷奸耍滑的人合作吗?肯定不会。
巴菲特在一次演讲中说过,如果给在座的各位每人100 亿,投资自己身边的朋友,你会投资谁?
没错,我们想到的永远不是身边最聪明最能干的人,而是会投资那些最诚心,最靠谱,不会欺骗自己的人。
就是这个道理。
巴菲特从小父母就教育他一定要有好的品格,巴菲特极度专注且终身学习,诚信正直,坚守伦理,谦逊节俭、淡薄财富,乐观达观,情绪稳定,心怀感恩。
这些好的品格,让他形成了巨大的磁场,吸引着良师益友等等优质人脉,让他在每一次合作中,都会有强者愿意帮他。
最后再总结一下。
首先,要盘点自己能给孩子什么?如果自己是庸人,就不要在他们一出生,就逼迫他们成为强者。因为基因上不具备这样的先天条件。
要正视“平庸”,平庸绝对不是贬义词。而是当父母接受了这个词以后,就消除了对成材的执念,会营造一个非常温馨的家庭关系。这恰恰有助于对孩子品格的塑造。
其次,如果父母无法给孩子巨额资产传承,那就想办法让他们有“好运气”。
比如上文提到的,尽量去好城市大城市,城运就是人运,因为每个地方出生的孩子,眼界不一样。让他们跟相对优秀的孩子玩,让其他人的“运气”影响他。
再比如塑造他们优质的品格,让他们有一个好的能量和磁场,未来吸引更多的贵人相助。
最后就是真的去爱孩子,感受他们的成长世界,放弃名利比较,从他们的视角出发,帮助他们找到热爱的事物,塑造感受幸福的能力,而不是压迫和控制。
当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只希望他们健康快乐,有好的品格的时候,孩子未来的成长恰恰会很好,他们会更努力地去寻找自己的热爱和人生价值,拥有感知幸福的能力,在各行各业中发光发热。
当你无限拔高对孩子期望的时候,每天盯着他们,控制着他们,以学习成绩为首要目的的时候,孩子会远离你,会厌世、叛逆,甚至形成性格缺陷,彻底失去好的运气。
这就是家庭教育的“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最后想说的是,社会确实充满竞争,但竞争的终点从来不是 “超越所有人”,而是 “找到自己的位置”。
就像奥马哈的小镇上,巴菲特远离华尔街的浮躁,却活出了最通透的人生。孩子的成长也一样,不必逼着他在起跑线上抢跑,更不必用 “平庸” 的标签否定他的未来。
每个孩子都不必成为 “别人家的榜样”,而是拥有自己的人生节奏,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某一个阶段跑得再快,对大局都不产生影响。
真正的教育是陪伴和鼓励,去感受孩子那些 “平庸” 的日常,比如孩子认真搭好的积木、主动分享的糖果、睡前缠着你讲的故事,其实都是生命里最珍贵的闪光点。
现在想想,是不是很美好,很想念。可惜他们已经长大了。
这些瞬间堆砌起来的,远比 “天才光环” 更坚固的幸福,也是孩子未来面对风雨时,最温暖的底气。
关于投资分享、实操思路、人生感悟和一线资讯,都会放在星球,有需要的读者,可扫描文末二维码加入后阅读。欢迎跟1W+投资爱好者共同成长,日富一日。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