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的一个春日,88岁的蒋介石在台北士林官邸弥留之际,对儿子蒋经国留下最后嘱托:死后暂不安葬,待来日归葬大陆。这位曾在近代中国历史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的老人,最终未能等到回故乡的那一天。
![]()
蒋介石去世后,灵柩先停在桃园慈湖宾馆,湖水静静的,山也不高,像他心里那块奉化溪口的样子,这地方是他生前看过选过的,想着解解乡愁,浮厝的方式不算终点,只当歇一歇,等有一天能回去落土,这一等拉长成二十年,到了1996年,孙子蒋孝勇在生命末尾开了一场发布会,把这件事摊在光下说清楚了。
蒋经国在1988年走之前,跟儿子交代得很直白,“我走后,你要把我的心愿办了,把我和你爷爷的遗体,送回大陆安葬,我的母亲在那里,我们蒋家人的根在那里”,他自己的灵柩也没有下葬,放在桃园大溪头寮宾馆,和父亲一样停着,等一个合适的日子。
话落到蒋孝勇身上,这个从小最得祖父喜爱的人,到了1996年初被查出食道癌晚期,时间不多,他就把要做的事捡起来做,带着妻儿低调回到浙江奉化溪口,走进祖坟那片竹林,他离家四十多年,再次踩到老屋门槛的石头,心里有数,人也更平静。
站在蒋氏故居门口,他去了祖母毛福梅的墓前放了花,跟儿子们说“将来不管在哪里,记住蒋家人的根在这里,不能忘”,话不多,意思很重,家里人听得明白,这是把一件事往后传下去。
他回到台湾,马上向当局递了“两蒋”移灵大陆的申请,公文来回几次,结论是不同意,他就换个做法,开发布会公开讲,1996年7月,他被妻子扶着站到台前,人很瘦,眼神没有乱,媒体在下面挪动机位,闪光一直在跳。
“祖父和父亲在生前提过回到大陆安葬的愿望”,他开口不急不慢,“这是他们的最后心愿,也是我们做子孙该做的事”,他又把立场说清,移灵是蒋家的家事,不要被政治带走,蒋家后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对分裂的做法表明态度。
会上他又补了一段,“让我的爷爷蒋介石和父亲蒋经国的遗骨在大陆安葬,是他们的遗愿,也是蒋家子弟一直要做的事,这事不成,蒋家不会放弃”,他还说“先辈已去,路要后辈走,我相信,蒋家子弟能顺应历史的方向”,现场把话都录了,第二天见诸报端。
事没有往前挪,他的呼吁卡在两岸的气氛里没落地,台湾当局基于当时的考虑还是拒了,时间再过去几个月,1996年12月22日,蒋孝勇病逝,48岁,这个担子又交给了下一代,家里人把资料归类装箱,等一个合适的窗口。
大陆这边的态度一直放着,八十年代,邓小平听到蒋经国有移灵的想法,说过“等到两岸统一,蒋介石自然可以落叶归根”,1982年,奉化那边把蒋经国母亲和祖母的坟修缮好,拍了照片,想办法送到台湾,让对岸家里看看原处的情况。
两口灵柩到现在还在台湾慈湖和大溪的陵寝停放,几十年没有正式下葬,2018年有激进分子往蒋介石灵柩处泼红漆,事件引起不少讨论,蒋家后人对灵柩在台湾的安全更加上心,管理单位也加强了现场的防护和巡查。
蒋家第四代把未尽的事继续推进,蒋孝勇的儿子蒋友青近年在杭州发展,回奉化寻根的次数多了,他在公开场合说过自己的看法,“中国比美国好很多,不明白为什么很多人想要去美国,不愿意两岸一家亲”,这些话在网络上被反复引用,他的行程也常被地方媒体记录。
两蒋移灵的议题,慢慢从家族的安排变成两岸之间一个象征,蒋介石在台湾的岁月里坚持一个中国原则,通过叶公超发表声明,讲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国对台湾有主权,毛泽东听到这个表述,说过蒋介石不想分裂中国,不想背上那样的名头,这些话留下来,被学者在资料里反复检索。
把视线放长一点,叶落归根这件事,在中国人的观念里根深,蒋介石到蒋经国,再到蒋孝勇,三代人围着同一个愿望打转,里面有家族的记忆,也有文化上的认同感,等到两岸走到统一那一天,两蒋移灵大概不用再讨论,流程会自然地顺下来。
这么多年过去,慈湖和大溪的房子里还安静地摆着两口棺,他们没有入土,成了不少人心头的一根线,有人去看现场,有人翻资料写论文,这两口棺的去处,和两岸关系的走向绑在一起,时间继续推,窗口什么时候打开,谁也不先下定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