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创作不易,感谢您的支持。
![]()
11月7日,一班由武汉开往北京的高铁上,发生了让人看了火冒三丈的一幕。车厢里正是下车高峰。镜头里,一名女子推着婴儿车,径直站在过道中央,不走。对面是一群着急下车的乘客。大家不断催促,脸色越来越急。乘务员上前劝说,提议先把婴儿车推到一边,待会儿再帮她安置。女子黑着脸,先是冷冷丢下一句:“那你自己解决”。当乘务员再次劝说,她又喊:“那你弄!你弄!我不管你!”随后扬长欲走,甚至把书包扔在地上,示意乘务员自己去捡。最终,乘务员把婴儿车和孩子推到车厢连接处,后面的乘客才得以下车。视频里还能看到,女子在移到连接处时把外套脱下,神情激动。现场留下的是一片尴尬和愤怒。
![]()
视频一出,评论炸了锅。大多数人觉得女子太自私:别人着急下车,她却把整个通道占住。有人吐槽,孩子明明睁着眼睛,哪像在睡觉?还有人翻出几天前的目击,说那孩子在车厢里跑来跑去、尖叫,家长不管。有人替乘务员打抱不平,隔着屏幕都能感到她的无奈。脸照被扒出后,网友又开始对她长相做出各种评价,有嘲讽也有感叹。
![]()
![]()
12306回应了这事。大意是:遇到类似不配合的乘客,可以向乘警反映,会得到妥善处理。关于当事人身份、有没有进一步处罚、法律后果,目前暂无相关信息,有待官方发布。现场乘务员的耐心值得肯定。高铁停靠时间有限,公共秩序一旦被扰乱,受影响的是很多普通乘客。
![]()
看完视频,我有几点直观感受要说。第一,公共场合不是私人领地。照顾孩子可以理解,但要兼顾别人的权利。把通道占成个人空间,这种处理方式明显不妥。第二,乘务员的处置体现了职业素养:不激化矛盾,先保证大多数人的通行。第三,网络的放大效应把个人行为迅速变成公共审判。曝光当事人面容、挖掘历史行为,这对社会监督有积极面,亦带来人肉风险。第四,教育不是一句话的事。若家长长期放任孩子不管,公共秩序会被磨灭,最终受害的还是孩子自己和周围人。
![]()
目睹这类场景,普通乘客可以理性催促,遇到僵持可以及时呼叫列车乘警介入。铁路部门也应把规则更清楚地放在乘客面前,比如在车上醒目标识:下车高峰请配合通道通行。家长带娃出行,建议备好能迅速折叠的婴儿车,遇到高峰主动靠边暂放,必要时请求工作人员协助。社会层面,我们需要的是温度,也需要底线。没人喜欢冷漠,但更不能容忍自私的强势。
![]()
结语
![]()
看完这段视频,我既为乘务员捏把汗,又对那位母亲的处置感到惋惜。事情表面简单,背后牵扯到公共素养、规则意识、家庭教育和网络舆论的边界。守公共规则,既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保护。我会继续关注这事的后续处理,有官方进展我会及时跟进。
您怎么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