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日报记者 姜雪 整理
讲述人:高鹏飞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顺丰速运快递员
这半个月真是忙得脚打后脑勺!赶上“双11”,片区货量涨了近一倍,天天从早6点送到晚9点。可说来也怪,我这心里头咋就这么得劲儿呢?眼瞅着这个月的工资有望过万,浑身的疲惫都化成了干劲。
我叫高鹏飞,今年36岁,是个在沈阳打拼的快递员。高中毕业后,我来到沈阳闯荡。起初在物流公司做搬运工,虽然累,但我第一次接触了物流这个行当。后来经熟人引荐,我加入了顺丰,正式成为一名快递小哥。这一干,就是14年。
![]()
“双11”期间,高鹏飞日行2万步,穿梭在片区派送包裹。 辽宁日报记者 姜雪 摄
记得刚入行碰上第一个“双11”,那叫一个手忙脚乱。货堆得满哪儿都是,我在园区里转悠得直迷糊,半天送不出去几件。老师傅的一句话点醒了我:送快递光是跑腿的活儿吗?那可不对!这更是个用心的活儿。师傅手把手教会我“分楼规划、集中配送”的诀窍,让我不仅挺过了第一拨高峰,更收获了第一批客户。
摸爬滚打几年下来,我渐渐悟出了门道。谁家常买生鲜要优先送,谁家白天没人得晚上送,谁家老人需要搭把手,这些都在我心里装着。现在的我,送件规划更细了,客户处得更熟了,手里的智能设备也更给力了。忙归忙,但忙得有条不紊。真是应了那句话:活儿越干越溜道,路越走越宽敞。
用心更要用情。不吹牛,这园区里十有八九的老住户都能叫出我的名字。走在路上,一句“小高来了”;敲开房门,一句“小高辛苦了”,都能让我浑身是劲。7号楼有个独居阿姨,子女在国外。有次我送快递,看见她提着菜很吃力,就顺手帮了一把。从那以后,我们算是认识了,有时带个垃圾下楼,有时帮忙提点重物,都是举手之劳。没想到,阿姨的女儿回国,特意给公司写了表扬信,多不好意思!不过,这信我要回来留作纪念了,成了对我最好的鼓励。
干这行累吗?确实累。整天在外奔波,休息时间零碎,吃饭更是没个准点。值得吗?先说收入,从刚入行时的3000元出头,到如今翻了一番多,这样的变化搁以前谁敢想啊?2022年被评为“辽宁省劳动模范”,我又惊又喜,心里头直打鼓。等到2023年捧回“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时,我反倒踏实了。我明白,这份荣誉不单是给我一个人的,更是给千千万万个在大街小巷奔波的快递小哥的。
特别暖心的是,这些年,社会对咱快递员的关照越来越实在。以前最怕啥?不就是路上有个闪失,医疗没保障吗?今年好了,咱辽宁启动了新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平台按单给咱们交保障,从此跑单更安心了。再加上工会夏送清凉冬送温暖,街边有了越来越多的暖“新”驿站……点点滴滴的关怀,让咱们奔波的路上不孤单。
这5年,物流业的变化翻天覆地。从前手写单子,现在全程智能化;过去等个包裹要十天半个月,如今不少地方都能次日达,甚至当日达。我老家在新民市农村,小时候买点像样的东西都得赶集,错过日子就要再等好几天。现在看着快递车开进我们村,包裹直接送到乡亲们手上,我就想起那些赶集的日子。今天的我不正是在帮千千万万个小时候的我圆梦吗?
这样的工作,这样的生活,怎能不让人充满干劲!
记者感言
“小包裹”承载“大民生”
高鹏飞“脚打后脑勺”般的忙碌,正是万千物流劳动者最真实的日常。正如他所说:“每一个包裹都承载着一份托付。”
5年来,高鹏飞亲历了快递业务量不断攀升。从油盐酱醋到淘遍万物,从“快递进村”助力特产出山,到“快递出海”连接全球市场,一个个包裹串联起物畅其流的消费新气象。它们连接千城百业、联通线上线下,融入生产环节,嵌入消费场景,如经济的“毛细血管”,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动力。
在这张现代化物流网络中,无数的“高鹏飞”们以汗水与智慧,守护着循环的畅通与消费的温暖。他们奔波的身影,是“流动中国”中最动人的风景;他们稳健的脚步,串联起千家万户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与抵达。
(姜雪)
来源:辽宁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