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解放军进台海,不到24小时,马英九开始追责,郑丽文摊牌两岸关系

0
分享至

31架战机逼近台北,岛内炸锅:马英九24小时内开炮,郑丽文当众摊牌

11月7日清晨,台北上空响起了刺耳的警报声。

31架解放军战机从台海北部、中部、西南三个方向同时逼近,最近处距离台北市区不过数十公里。

岛内军方雷达屏幕上密密麻麻的光点,让值班人员额头冒出了冷汗。任务机紧急升空,军舰火速出港,岸置导弹进入待命状态——这是台湾地区近年来经历的最大规模军机巡航之一。

其实真正让岛内政坛炸锅的,不是这次军事行动本身,而是随后不到24小时内发生的政治地震。



一场研讨会,两种态度

就在解放军战机返航后的第二天,台北一场看似普通的学术研讨会,却成了岛内政治风向转变的标志性事件。

这场由马英九基金会和海峡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协会联合主办的研讨会,主题是纪念两岸领导人历史性会晤10周年。

但所有人都明白,在31架战机刚刚"秀完肌肉"的时刻举办这样的活动,背后的政治意涵远比纪念本身更重要。

国民党主席郑丽文走上讲台,开门见山地说出了一句让全场震动的话:"'九二共识'可以带来两岸局势缓和、和平交流,国民党会坚定地在正确路线上继续走下去,成为主动的、关键的和平缔造者。"



这不是含糊其辞的外交辞令,而是一次明确的政治表态。

就在几年前,国民党还在"九二共识"问题上打太极,时任主席朱立伦甚至称其为"没有共识的共识"。而现在郑丽文直接把话说透了——承认"九二共识",主张和平交流。

海峡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协会会长夏立言的发言更加直白。他回顾了2008年后两岸关系的"黄金时期":"在'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基础上,两岸互信逐渐叠加,自然而然地促成了两岸领导人的历史性会晤。"

说完他话锋一转,直指当下困境:"如今民进党当局不愿接受'九二共识',导致两岸失去了对话的政治基础。"



马英九的"不到24小时追责"

几乎在研讨会举办的同时,马英九在社交平台上发出了一篇长文。

这位台湾地区前领导人用词之激烈,在其卸任后的公开表态中实属罕见。他直接点名批评赖清德当局推行的"抗中保台"政策,称其"不符合台湾民众利益,不被主流民意接受"。

马英九列举了一组对比数据:2008年至2016年他执政期间,两岸签署了23项协议,两岸贸易额从1292亿美元增长到1800亿美元,大陆游客访台人数从不足30万增至400多万。"

那时候的台湾,经济在发展,民众有实惠,两岸关系处于1949年以来最好的时期。"



马英九直言不讳:"自从赖清德上台后,不仅没有缓和两岸关系,反而变本加厉,发表'新两国论'和'境外敌对势力'说,将两岸关系进一步推入谷底。"

他呼吁赖清德"应悬崖勒马,回到两岸共同的政治基础"。这个"政治基础",就是"一中"原则和"九二共识"。

马英九的这番表态,距离解放军31架战机巡航台海,还不到24小时。

岛内民意的真实声音

马英九和郑丽文为何选择在这个时间点明确表态?答案或许藏在岛内的民意调查中。



多家民调机构的数据显示,当被问到"如果台海真的发生军事冲突,你愿意上战场吗"时,超过70%的受访者选择了"不愿意"。18-35岁的年轻人拒绝比例更高达到78%。

一位在台北经营餐饮店的年轻老板对媒体说:"我支持谁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让我安心做生意。这几年两岸关系紧张,大陆游客少了,生意差了一大半。喊再多口号有什么用?能当饭吃吗?"

台湾某科技公司高管则更直接:"我们公司大部分订单来自大陆,供应链也高度依赖大陆市场。两岸关系一紧张,股价就跌,员工就担心失业。说实话,没人愿意看到冲突。"

这些声音代表了岛内相当一部分民众的真实想法:和平才是最大的民意。

国民党显然捕捉到了这一点。与会的专家学者在研讨会上明确表示:"民进党当局坚持'台独'立场和'抗中'思维,导致两岸当前缺乏正式沟通的管道,把台湾带向兵凶战危的险境,这是两岸人民所不乐见的。"



福建舰服役:改变台海力量对比的"大杀器"

国民党之所以在此时明确转向和平路线,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背景——解放军第三艘航母福建舰的正式服役。

11月5日福建舰在三亚某军港举行了入列命名授旗仪式,舷号18正式启用。



这艘满载排水量超过8万吨的航母,是中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母,也是世界上首艘采用电磁弹射技术的常规动力航母。

美国海军专家坦言:"福建舰的服役,标志着中国海军进入了'顶级航空战力海军小型俱乐部'。这让解放军有能力在台海、南海等关键海域同时保持航母存在。"

数据更能说明问题,截至2025年4月,福建舰已完成7次海试,总时长达111天。舰载机歼-15T已具备起降能力,整个航母战斗群可能很快就会整建制交付。

而台湾地区的海军装备就显得相形见绌,岛内军事专家私下承认:"就算美国卖给我们再多武器,也无法改变两岸军力对比的根本趋势。这个差距不是几艘护卫舰、几十架战机能弥补的。"

这或许就是郑丽文所说的"对两岸实力的清醒认识"。



赖清德的"抗中保台"困局

与国民党的转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民进党当局依然坚持的"抗中保台"路线。

赖清德上台后,不仅没有缓和两岸关系的举措,反而在多个场合发表挑衅性言论。

今年5月20日的就职演讲中,他抛出了所谓"新两国论",宣称"中华民国已在台澎金马落地生根""互不隶属",甚至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无权代表台湾"。



到了10月的"双十"讲话,赖清德进一步系统化阐述这套理论。国台办发言人对此评论:"这是更具危害性、破坏性的'台独自白'。"

朱立伦也公开表示:"赖清德的这些言论,令人对两岸关系未来感到忧心。"岛内学者萧旭岑则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是借'中华民国'的壳,拜'台独'的祖先。"

赖清德当局加大了与美国的合作力度,不断采购新式武器,提高防务预算。副领导人萧美琴甚至在11月7日赴欧洲出席"对中政策跨国议会联盟"峰会时扬言,要将防务预算提高到GDP的5%。

但这些举措真的能给台湾民众带来安全感吗?



一位不愿具名的台湾退役将领对媒体说:"美国武器再先进,关键时刻美国人会为台湾拼命吗?佩洛西来的时候声势浩大,走了之后呢?台湾还不是要自己面对压力。"

两条道路的选择

11月7日这一天,台北的这场研讨会,实际上呈现出了台湾面临的两条道路。

一条是国民党主张的和平路线——承认"九二共识",以对话代替对抗,通过交流促进发展。

郑丽文明确表示:"在两岸和平的环境中,台湾的发展空间才能打开,经贸才能更加活络。错误的两岸政策,会使台湾的处境陷入最不利的状态。"

另一条是民进党坚持的"抗中保台"路线——拒绝政治对话基础,强化军事防御,寻求外部势力支持。

萧美琴在欧洲议会的演讲中宣称:"台海和平对全球稳定与经济延续至关重要""民主国家即使相隔遥远,也从不孤单。"



哪条路更符合台湾民众的利益?数据已经给出了答案。

根据岛内最新民调,认为应该"维持现状、促进交流"的受访者占58%,主张"独立"的不到20%。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企业家、普通家庭开始表达"想要和平、想要交流"的诉求。

一位台湾大学生在网上留言:"我只想毕业后能找到好工作,能去大陆看看,能和平地生活。为什么有些政客非要把我们往危险的方向推?"

历史的转折点

从某种意义上说,11月7日可能会成为台海局势的一个转折点。

解放军31架战机的巡航,展示了维护国家统一的决心和能力。福建舰的服役,标志着中国海军实力迈上了新台阶。这些都在向岛内传递一个清晰的信号:大陆有能力、有决心解决台湾问题。



而马英九的追责、郑丽文的摊牌,则反映出岛内政治生态正在发生微妙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对抗没有出路,和平才有未来。

夏立言在研讨会上的一段话或许道出了关键:"2008年后的经验告诉我们,只要有共同的政治基础,两岸就能坐下来谈,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现在缺的不是方法,而是诚意。"

中国大陆的态度始终明确: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绝不为"台独"分裂活动留下任何空间。如国台办发言人所说:"'台独'就意味着战争,分裂没有任何余地。"



台湾的未来在哪里?答案其实很简单:顺应历史大势,回到对话轨道,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分歧,这才是对台湾民众负责任的选择。

31架战机的警告,不到24小时的追责,一场研讨会上的摊牌。这些看似孤立的事件,实际上共同指向了一个方向:台海局势正站在十字路口,岛内政治力量必须做出选择。

正如一位岛内学者所说:"春江水暖鸭先知。有些人已经感受到了形势的变化,开始调整方向。而有些人还在装睡,不愿面对现实。但历史不会等待犹豫者,留给台湾的时间窗口正在缩小。"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云上乌托邦 incentive-icons
云上乌托邦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 一个扎根行业多年的资深媒体人 用专业角度带你领略全世界所有趣事?
6908文章数 145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