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将迎全民发钱潮?特朗普称将发放关税红利,每人至少2000美元
就在联邦政府部分停摆、最高法院对关税政策合法性提出质疑的敏感时刻,特朗普突然宣布:要给很多美国人发2000美元的“关税红利”。
听起来像是天降横财,但背后那本经济账,恐怕不是那么简单。
这不是特朗普第一次喊出“全民发钱”的口号,从今年7月喊到10月,直到这次才算“动了真格”。
不过,别高兴太早,他这次的承诺依旧没有给出具体时间表,也没说清楚具体是多少人发钱,更没说发钱的门槛在哪里。
这场看似“普惠”的政策,其实更像是一次精准投向选民的政治营销,毕竟,眼下美国正处于政治经济双重压力的十字路口,政府部分停摆、债务高筑、通胀阴影未散,特朗普急需一针“政治强心剂”来提振支持率,而“发红包”这招,虽然老套,但好用。
但问题来了:钱从哪儿来?特朗普说是从关税收入里出,还豪言关税年收入可达1万亿美元,足够负担这场全民分红。
但根据财政部的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的关税收入才1950亿美元,连目标的五分之一都不到。
专家估算,给全民发钱的总成本可能高达3000亿甚至8000亿美元,差不多相当于美国一年的军费支出。
你说这事能靠谱吗?就像账单上的数字和钱包里的余额,总有点对不上。
特朗普一直把关税当成他经济政策的“核心支柱”,他坚称关税让美国更强大,甚至说是“世界上最富有、最受尊重的国家”,但现实可没这么美好。
但真实的情况是,美国目前的平均有效关税率已经飙升到18%,创下近百年新高,虽然看起来是对外国商品征税,但羊毛出在羊身上,最后买单的还是美国消费者。
在进口商品占据主导的美国市场,关税就像是“隐形税”,潜移默化地推高了物价,特朗普对外信誓旦旦要用关税撑起“制造业复兴”,可产业界的反馈却是另一番景象。
供应链被打乱、国外市场萎缩、制造成本上升,好不容易回流的工厂,还没开工就被账本吓退,短期内,确实有些企业受益,但从整个经济体来看,保护主义政策更像是饮鸩止渴,结果是一时爽,长期伤。
而且,联邦政府刚好在发不出工资、部门停摆的尴尬中挣扎,这时候再来一波大规模“送钱计划”,财政的压力可想而知。
虽然特朗普口口声声说要“发钱”,但目前财政重点应是控制债务,而不是发红包,更大的可能是这个所谓的“关税分红”,很可能会缩水成一系列减税政策,比如取消小费税、加班税等等。
听起来也不错?但问题是,这种减税措施的受益人群远远小于直接发现金,中低收入人群可能根本感受不到什么实质好处,尤其是那些根本没有加班收入或者已处于免税线以下的人群。
换句话说,真正能拿到实惠的,可能并不是特朗普口中“需要帮助的大多数”,而是那些已经有稳定工作的工薪阶层,甚至部分企业主。
所以,这场“全民发钱”的热闹,更多像是一场带有政治目的的“选举秀”,实质性的兑现难度极大,甚至可能根本无法落地。
目前美国的国债增长速度几乎是每8年翻一倍,这不是靠关税这点“零花钱”就能挡住的潮水,财政赤字占GDP比重逼近7%,比起还债,美国政府现在更像是在刷信用卡买时间。
而特朗普自己也不完全“干净”,他主推的“美国优先”政策和“大而美”法案,已经在未来十年内给美国财政增加了3.3万亿美元的赤字。
现在回头套上“关税分红”这顶帽子,无疑是用一个更大的口号去掩盖更深的财政窟窿。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财政部长急忙表示政策方向,还是以稳住财政为主。
表面上看,特朗普抛出的“2000美元红包”像是一份民生大礼包,但仔细一查账,这更像是一场政治秀。
关税红利看似人人有份,实则远水难解近渴,财政支出顶不住,国债压力甩不掉,真正能落在普通人手里的钱,恐怕只是数字幻觉。
特朗普的算盘打得响,但民众的钱包却未必能因此鼓起来,这笔“关税红利”,最终是能兑现,还是和选票一起随风而去,还得看美国接下来的财政账怎么算。
如果说这场全民分红是特朗普“再次当选”的一张王牌,那更像是一场押注未来的豪赌,只是,这赌注压的是选民的信任和国家的财政底气。
信息来源:每人两千美元?特朗普称将用关税收入给大多数美国民众“分红”——京报网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